首页 -> 2008年第3期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评价标准研究的基本框架及其成效
作者:曾良骥 黄玲青
关键词:六位一体;课程模式;评价标准;框架;成效
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
和评价标准的弊端及改革方向
虽然我国高职教育已有20年的历史,但还是有相当部分教师仍然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科型课程模式和评价标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以知识为中心,没有突出职业能力目标的中心地位;二是以学科知识系统为导向,紧紧围绕教科书或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忽视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三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四是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相分离,违背知识认知与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五是课程考核主要是期末卷面考试,考核内容主要是知识理论,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六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教师“讲”得好不好,而严重忽视课程目标是否切合职业岗位需求,有无充分的职业能力训练,指导学生训练的能力及效果等有关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显然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和要求格格不入。学生兴趣了无,课堂效果低下;教师墨守成规,教学能力止步不前。那么,高职课程教学及评价标准应该怎样改革?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段精辟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基于对高职教育特征和要求的认识,我们吸取国内外一些教学模式的合理要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六位一体”能力型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评价标准,于2006年下期开始在我院试行,并取得了颇好的成效。
“六位一体”能力型课程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
(一)把握并突出“六位”要素
所谓“六位”,即用以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的紧密联系的六个要素,分别是:(1)职业能力需求分析;(2)课程目标(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3)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也称训练任务、训练课题等,下同);(4)职业活动素材(即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作为训练素材);(5)“教、学、做”一体化安排;(6)注重形成性考核。
(二)实施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六位一体”课程教学
所谓“六位一体”,就是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真实的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根据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促使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形成知识体系;课程考核以平时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1)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每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必须深入专业技术领域,掌握职业活动状况,然后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实际、课程和学生实际,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和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2)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基本内容。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必须包括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教学内容模块、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训练素材、教学进度安排、课程考核方案、课程管理信息、教学资料等基本内容。(3)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一是职业能力应目标明确、具体,并具可检验性。课程职业目标必须逐一编号列出,并设定可展示成果或供检验的参数。二是知识目标应根据职业能力目标来确定,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不能依据教科书或学科知识体系来确定。三是教学内容应突破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根据职业能力目标的层次及类型进行整合重组,形成相应的内容模块。四是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既要有贯穿全课程的综合项目,又要有分解的单项项目,同时应具有实用性(切合学生专业方向、职业岗位实际)、新颖性、趣味性和可检验性特点,还应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操作安全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训练项目同样要逐一编号列出,明确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拟使用的训练素材、步骤、方式、手段以及可展示的成果。五是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要体现“适、足、新、趣”四个特点。适,即与职业岗位和课堂职业能力目标相适应;足,即充分满足训练项目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对比性和丰富性;新,即体现职业活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识;趣,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力求采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真实实例。六是教学进度表。原则上应以2课时为1单元,按照教学内容模块循序编排,并符合职业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能力形成及知识认知的内在规律,不能照搬教科书章节顺序和学科知识体系。七是课程考核必须突出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八是整个课程的教学实训、知识理论必须一体化安排,“教、学、做”紧密结合,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在项目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再有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训部分的区别。(4)《课程教学整体方案》的编制。在上述设计基础上,制订《课程教学整体方案》,以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训大纲》和《课程学期授课计划表》。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与实施(1)课堂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每一堂课(一般2学时为1单元)必须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与前承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对《课程教学整体方案》规定的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单元设计。(2)课程单元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是课堂目标(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这项内容在《课程教学整体方案》中已有规定,不能随意更改,但应将其进一步分解细化,确定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使之更加明确、具体,更具可检验性,还可结合本堂课教学内容实际,适当添加“德育”或“人文”目标。二是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同样,这在《课程教学整体方案》中已有规定,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必须对训练项目与课堂目标的融合、训练素材、所需场地器材及工具、安全事项、考核方法等作出整体筹划与安排。三是训练素材(项目训练使用的实例,包括案例、事例、习题、工件、图纸、工具软件等)。四是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这是最重要、最细致、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设计得好,职业能力训练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课程目标水到渠成,否则就忙乱无绪、劳而无功。应明确、具体地规定项目训练的步骤,各步骤使用的训练素材、操作要领、知识要点,各步骤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训练组织形式以及时间分配。五是课堂考核等。(3)课程单元设计及实施的原则和要求。一是每个单元的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原则上与《课程教学方案》保持一致。二是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三是知识目标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职业能力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四是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和教学内容的载体。五是职业能力训练素材应体现“适、足、新、趣”四个特点。六是项目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行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七是“教、学、做”融为一体,知识讲授和职业能力训练不能分离,应有机结合在职业能力项目训练之中,每堂课都应从出示实例、学生试做或教师示范操作开始,而不应从讲述概念、特征等知识开始,必须突破先将知识讲清、讲透,再让学生做的惯性教法、将知识认知和能力训练分离开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应在课堂上完成。八是重视课堂考核,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的考核。(4)《课堂教学方案》编制。在课程单元设计的基础上,制订《课堂教学方案》,以取代传统的教案。《课堂教学方案》应包括上述全部设计内容,一般应以2学时为单元编制。不允许像传统教案一样摘录教材章节目录和教科书内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