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下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王 丽




  摘要: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满足教师需要的有效措施,以激励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当前中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随之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满足教师获得发展的各种需要,激励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发展的自主性,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按照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而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而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心理紧张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促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为去实现目标。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人的需要是激励其行为的原因和动力,五种基本需要是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逐级上升的。(2)人的需要是动态的,处于连续发展的变化之中,行为受到不断变化的最迫切需要的支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越是上层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越小。(3)人在同一时期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但是每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4)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但是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则会增强激励的力量。
  
  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一般认为,专业化是一门职业成为专业并获得应有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指的就是教师职业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发展成熟,具备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是指教师作为从业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由非专业人员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即教师由一般的从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有两种可能的形态,一是技术型专业发展,即以生产效率为基本指标,把教师训练成为操作课堂教学机器的熟练技工;二是反思型专业发展,即培养教师学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能够与同事交流,在反思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应该说,后者才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形态。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高职教师成为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教育学科知识,才能依据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教育。因此,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不仅要求达到规定的学历,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还应具备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能力;(2)掌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使教学活动自觉地顺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3)要体现较高的职业道德,坚持专业知识的传授与道德规范的要求相统一。
  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包含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1)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和政策、教师教育的体制、高职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高职教育评价机制、学校的激励措施等等;(2)内部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实践与反思能力、创新意识、自主能力、成长需要等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教师自身的内部需要出发,满足教师的多层次需要,激发专业发展的动力,充分实现其自主性。
  
  需要层次理论对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结合激励理论以及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高职教师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素养的群体,他们除了具有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还有更多的中上层需要,比如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接受教育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直至自我实现的需要。要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从满足教师的多层次需要出发,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尊重其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物质待遇,为其专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学校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合理的途径增加教师收入,提高物质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有一个安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便教师潜心治学,促进其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有着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与社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有着更多的创收优势和途径。所以,学校管理者应当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着力增加创收,多层次、多渠道地为社会、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以增强学校的经济实力,改善教师待遇。
  (二)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满足高职教师的社交与归属需要,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情感保证
  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管理,若失去了人文关怀,则如一道没有佐料的菜令人乏味。人都是有交往需要的,高职教师也不例外,需要在集体中与他人很好地交流,得到他人的认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形成团体凝聚力。这里的人际交往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首先,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当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根据高职教师的工作特点,精心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教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等。更重要的是亲自参与其中,使教师感受到来自上级的重视和关怀,从而对学校产生深厚的情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工作,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实现专业发展。其次,鼓励教师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同时能够使教师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在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予以改进和弥补。尤其对于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而言,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切实掌握,这就更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的传授畅通无阻,便于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帮助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升自我。
  (三)引导高职教师正确定位,鼓励个性化发展,满足其尊重需要,为其专业发展提供精神保证
  引导高职教师正确定位,增强教育信念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繁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高职教育还没有在人们的心目中确立应有的地位,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首先引导高职教师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性,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努力改进的方向,增强责任感,满足其尊重需要,促使高职教师专业得以自主发展。
  鼓励高职教师个性化发展,体现自身的专业特色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众多,每个专业都有其特殊的专业目标与培养模式,每个教师也都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他们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不同的,仅仅依靠制度规范、整齐划一的培训和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无法满足每个教师的发展要求,也不能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发展潜能。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鼓励教师找准发展的方向,或在班级管理中取得突破,或在教学艺术上独树一帜,或在教育科研中居于前列。在进行各种教研活动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且与其他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在反思与探讨中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真正实现每个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