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基于“四个象限”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应金萍 陈国方




  摘要:针对创业教育要培养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经过实践摸索,笔者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四个象限”模式,即用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创业意识的点燃器;用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稳定器;用教学改革作为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助推器;用创业基地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校基于具有浓郁商业文化底蕴和有九十多年商贸教育办学历史的双重优势,在高职教育中摸索职业、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在基于“四个象限”的创业教育中取得了一点经验。
  “四个象限”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根据相关文献可知,创业教育基本素质这一系统由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四个子系统,即创业意识象限、创业心理品质象限、创业知识结构象限、创业能力象限等四个象限构成。具体见下图。
  
  针对创业教育要培养的基本素质,经过实践摸索,我院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四个象限”模式,用横坐标表示文化的影响因素,用纵坐标表示教育的影响因素。即用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创业意识的点燃器;用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稳定器;用教学改革作为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助推器;用创业基地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四个象限”高职创业教育实践
  
  (一)用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创业意识的点燃器
  创业者要经过创业意识的产生与酝酿以及创业决策等才能开始创业。日本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综合研究所在1998年的一次问卷中,对创业意识的产生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高中之前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占12.6%,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占7.7%,在大学毕业到39岁年龄段产生创业意识的人占52%。创业意识产生越早的人,创业准备时间越长;相反,创业意识产生越晚,准备时间越短。产生创业意识并不等于立即开始创业,在这之间还需要准备各种条件。创业意识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3.5%的人是在大学及各种职业学校中受到了相关创业教育影响而产生创业意识的;有4.2%的人是从电视、书报等媒体看到成功的例子而产生创业意识的。因此,在高职教育中,点燃学生的创业意识非常重要。
  挖掘校园文化内涵,让创业精神成为学生的价值取向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三角”南翼,扼南北水路之要冲,又有天然良港,自古就是重要的商贸口岸,也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事航运与贸易,形成了“以商为业,以商为荣”的社会风尚,宁波人经商的足迹遍布天下,以“无宁不成市”闻名遐迩。宁波人以经商著称于世,宁波商帮信守“创业、务实、诚信、协作、创新”的观念,以其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才能书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创业是宁波商帮的特点之一,我院注重挖掘宁波商帮创业史,作为学生创业教育的生动读本,通过主题班会、学生研讨、辩论赛、广播、宣传等途径,让宁波人那种顽强的创业精神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着力唤醒每个学生的创业意识,克服了创业教育单一的精英化痕迹。
  树立学生创业榜样,让创业成为学生向往的谋职手段德国人在1998年就发表了一项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书,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独立创业的环境,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我院既注重挖掘学校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涌现的创业者,也注重挖掘近期毕业的创业新秀,使学生的创业意识既被历史的辉煌业绩所鼓舞,也被同学的创业激情所打动。在大学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很多学生都把创业作为一种梦想,作为职业的起点。
  开拓创业意识形成的渠道,鼓励学生的创业热情从2002年起,我院就成为宁波市首届商业计划策划大赛的承办单位,一些获奖学生以此作为创业的起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创业计划大赛已成为我院每年科技文化节的常规项目。学生创业关注的领域是比较广泛的,很多学生都把创业计划大赛作为自己创业的起步。
  (二)用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稳定器
  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六种因素。独立性是思维和行为不受他人影响,能够独立地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敢为性是敢于行动、敢冒风险、敢于拼搏,并勇于承担行为后果的心理品质;坚韧性是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顽强努力的心理品质;克制性是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善于克服盲目冲动和私利欲望的心理品质;适应性是能及时适应环境和条件变化,善于进行自我调整和角色转换的心理品质;合作性是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善于与他人共同相处,善于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心理品质。我国青少年未来走上社会进入创业过程,最需要培养的就是这六种个性心理品质。目前我国较为成功的创业者一般都具备这六种个性心理品质。这六种个性心理品质的核心是意志特征和情感特征,抓住了意志和情感因素,也就抓住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的总体特征。
  我院把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核心的创业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六大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开展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性,即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协调性原则。素质教育应使学习者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提高与人格的培育协调发展;应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发展,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而是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系统性原则。素质教育应经过科学计划,从计划、设置、组织,到管理、评估、反馈都应合理设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成为整个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是实效性原则。素质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但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不应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五是针对性原则。素质教育应与专业、课程和学生个性培养紧密结合。六是整体性原则。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应作为人才培养的整体,因此,对教师的职责、津贴、场地的安排等应整体考虑。
  我院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实践能力、技术与创新能力、社会工作与交往能力、心理调控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奉献精神等七种能力。经过五年的实践,对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用教学改革作为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助推器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成立各种创业教育模拟实体和载体,把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与能力。
  培养特长生,使特长生成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环节,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从2001年起,我院在特长生教育正式开展之前,推出了《特长生选拔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从2002年起,推出了一位教师带3~4名学生搞专题研究的特长生导师制教育。这些措施增强了学生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开办创业班,摸索培养优秀创业人才的途径我院于2003年成立了“EPV”中心。“EPV”为Employment(就业)、Promoter(创业者)、Vocation(职业)的缩写。“EPV”中心即“就业、创业者、职业研究教育中心”的简称。学院创设“EPV中心”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创业、就业和职业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教育、训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教育的开拓奠定了组织基础。所有的在校学生都将接受“EPV中心”至少两个项目的培训,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将进入创业班重点培养。学生大一入学后,需经过EPV中心的四道门,依次为: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与人际沟通;社会心理与职业或商业道德;就业指导,走向社会就业前的调适性教育。在此基础上,根据素质和个人抱负,筛选部分具备一定素质和潜力的学生,分别进入“创业与创业管理研习所”和“小企业领导人研习所”。进入创业与创业管理研习所的学生重点进行创业意识(商机识别、塑造)、创业精神(开创事业的勇气和意志、心理承受能力)和创业技能(凝聚团队、领导团队)的学习和必要的训练;进入小企业领导人研习所的学生重点进行小企业经营战略(商业计划书)、小企业营销(营销计划书)、小企业品牌打造、小企业财务控制与管理、小企业公司团队精神塑造等方面的学习和必要的训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