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解读
作者:梁 桂
用真心感化学生教师要消除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排斥态度,并且要相信他们的不良行为通过适当的教育措施是可以矫正的。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往往曾经受到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教师有戒心,有对立情绪,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但又很需要得到教师的谅解、帮助和信任。所以,教师想要转化他们,必须要耐心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设法感化他们;同时要多方面关心他们,诚心地帮助和开导他们,使他们深信教师的善意。教师还要善于用一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启迪他们,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觉醒,让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
唤醒学生的上进心有不良行为的中职学生往往比较懒散,得过且过,但他们心灵中求上进的火花并没有熄灭。教师在他们有所醒悟时应及时给予帮助,使他们获得上进的勇气与动力。其实在他们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满不在乎时,内心深处却不时地发出对好学生、班干部的羡慕之情。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启发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提供机会,鼓励他们,这样他们求上进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把学生不良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教师应善于抓住和发现学生不良行为的征兆,把学生的不良行为消除于萌芽状态。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要听取学生个人、各任课教师、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反应,要掌握学生与外界的交往,与异性同学的关系,经济开支是否符合正常标准等基本情况。有疑问时要直接询问当事人,或者问同学、家长。必要时还可以用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总之,教师要在学生不良行为尚未发生或尚不明显时,及早发现并加以干预,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或恶化。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卢家楣,等.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