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探讨

作者:温素卿




  亲自动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改变过去病虫害防治课“重理论轻技能”的作法,强调人人会动手,个个会操作。要求学生不但认识是什么虫、什么病,知道怎样防如何治,更要会实际操作。教师则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还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对病斑的刮治,药液的配制,药械器具的使用等都要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熟练掌握,确保学得会、用得上。
  严格考核,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检查学生每次实验实习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确保不走过场。我们针对病虫害防治课程的学科特点,以提高操作能力为目标,制定了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提高了实践考核成绩在期末总评中的权重。并实行实践考核一票否决制,规定凡实践考核不合格者,一律补考重修。
  
  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病虫害防治是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践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结合校园绿化,学以致用校园本身就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我校校园内共有近500多种林木,常有许多病虫害发生。因此,病虫害防治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定点观察校园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针对病虫的危害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配合绿化人员进行实际防治,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科技练兵”夏季是园林植物生长的旺盛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正为我们开展病虫害防治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素材。为此,我们要求学生于每年暑假独立进行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并调查了解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情况。为防止走过场,保证作业质量,在布置这项作业时,我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调查地区、地点、树种、品种、树龄、栽培密度、生长状况、主要病虫种类及其危害状况、拟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提交昆虫标本。开学后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实验材料,另一方面培养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针对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讲,学生有针对性地听,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默契统一。
  让学生参与生产单位病虫防治方案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几年来,我们与十几家园林、花卉生产单位进行了校企合作,为生产单位负责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同时还承担了河北省建设厅、石家庄市园林局等部门下达的多项科研项目。利用这些机会带领学生一起到现场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并让学生进行病虫防治方案的设计,对学生提交的较好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剖析、讲评,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并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参加防治过程。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简介:
  温素卿,女,副教授,高级农艺师,从事园林、果树病虫害防治教学及科研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