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从素质教育角度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定位

作者:饶 英 余卫平 赵苏喆




  摘要:高职院校要适应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所学专业与体育基本能力的结合,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
  
  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种种应试教育的弊端,具体表现在:重视运动竞赛工作,以在运动会上获得冠军的数量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依据,而忽视体育教学与群体工作;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一种标准、一种模式,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特长的发展。在大学体育课堂上,往往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忽视学生全面的身体锻炼,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忽视体育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结合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我国的教育投入不能满足需要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条件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因此,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面对实际、因地制宜,贯彻经济、简便、有效、易行的原则。应以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努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为中心,以培养大学生的健身能力和从事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为重点,以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今后的发展为基准,确立整体改革思路。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本能力素质等五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修养情操等方面,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与效果是值得高职体育教学深入思考的问题。
  科学文化素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指的是体育科学文化知识,虽然高职学生掌握了一些体育方面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但仍缺乏必要的、较系统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内容,目前已建立了二十多个分支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
  身体素质包括体能、技能、体质和对外界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方面的素质需要从多方面培养。
  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2)意志坚强,沉着果敢;(3)有较强的竞争、创新意识和能力;(4)富有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的精神;(5)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获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体育课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体育基本能力素质是指从事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活动的能力,包括运动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审美能力、体育教育能力、体育卫生工作能力等等。高职学生的体育能力应是一种职业的专门能力,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从高职学生未来从事的具体工作需要出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加强其体育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
  
  高职体育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
  
  高职体育教学应尽快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学生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亲身体验到素质教育的真实含义,为将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打好基础。
  改革体育教材和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与能力多年来,高职体育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存在着教材内容竞技化、重复化的现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不同,前者以强身健体、终身体育为教育目标,后者以在竞技运动的较量中争标夺冠,追求人体体能的极限为目的。前者以掌握健身方法、增强体质为己任,后者为运动技巧和成绩的高、精、尖而努力。目标不同,教材内容也应不同。然而,传统的体育教材从中学到大学,从技术原理到技术分析,从动作技能到教学环节,甚至考试的内容与方法几乎与竞技运动技术、技能的教法与要求没有区别,这些脱离体育教育目标和学生需要实际的教材内容导致教学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应试现象。体育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绪不高,失去了体育教学应有的魅力。因此,改革以竞技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材内容刻不容缓,要真正落实学生的“四个自主”。根据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我们认为,应对高职体育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改革,并对原有的教材进行更新与调整。
  1.应充分体现精讲(少而精)、好懂(严格把握知识的生长点,但不与中学阶段的教学重复)、切实(符合今后工作情况的实际)、有用(对增强体质和职业角度的健身教育有用)的原则,充实健身教材,如健身与健美、武术与养生保健、形体训练与体育舞蹈、球类游戏(软式排球、三人篮球、五人足球)与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民族民间体育(跳绳与毽球)、攀岩等。
  2.应改造现行体育教材,将竞技教材改造为健身体育教材。可将中长跑改为健身跑,将中学教材中起跑、途中跑、冲刺跑、技术与战术等教学内容更新为以提高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为主的匀速跑、定时跑、越野跑、追逐跑等教学内容,并增加定时跑绳和跳绳跑、健身跑的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内容,可将以竞技为主的球类项目改为以健身为主的球类游戏,如三人篮球、五人足球、软式排球等。要降低技术难度,简化比赛规则,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调健身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适当增加基础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目前约占全年课时的20%),加强科学锻炼的方法、健身运动处方、体质评价、健身体育的组织、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欣赏等知识的教学。可将原来的分散授课改为专人授课,以确保理论教学的质量,充实高职学生个人健身和就业所必需具备的体育知识。
  4.应改革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考核。高职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八个类别的能力(见表1)。
  
  对以上两个方面、八个类别能力的考核可采取理论考试、实践课考试与参与锻炼评价的方式按比例(2∶5∶3)进行体育能力的综合评价。
  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以自主学习体育项目为乐趣,追求高职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增强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诱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能力,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与体育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当前,学生对高职体育课普遍不感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是因为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竞技运动技能教学化和教学过程一体化的现象,严重地束缚了大学生个性和创造思维的发挥。寓教于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是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高职健康体育教学应符合以下五条原则:
  1.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相近性。为满足高职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对体育技能的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相近性,要尽可能地在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与学生所学专业尽量接近,这样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2.必须具有显著的健身性。离开健身功能的教学方法不能称为健身体育的教学方法。
  3.必须充分体现健身的娱乐性。离开娱乐功能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缺少生气和吸引力,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因缺乏娱乐性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故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健身教学效果。
  4.必须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单调乏味的一体化教学将体育课变成纪律课与军训课,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去应有的健身效果。
  5.必须具有较强的激励性。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所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合理的体育教育方法应能帮助和激励学生身心愉快地度过适应期,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唤起终身体育的锻炼兴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