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职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任务”设计摭谈
作者:何根彬
任务的真实性主要是强调其来源,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为任务而任务”的倾向,任务驱动教学中,设计要突出计算机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目的是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创造力。
获得知识的目的不仅是“知道”,更重要的是运用。课堂上从教师那儿所获得的知识,与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是有区别的。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将更丰富、更有效、更易于意义建构。可见,真实性的任务,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时候需要计算机或网络,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以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同时,提供真实性的任务使学习和理解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关注“任务”的开放性是升华
1.创设具有“可扩展点”的任务。开放性强调的是在任务的设计时,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这是任务设计追求的理想目标。“可扩展点”使任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创造的机会。任务的完成只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与需求,可以由任务中的“可扩展点”做进一步的发挥与完善。这样的设计既能控制整体教学进度,又可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激发创造欲望。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逐个讲授大量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教他们操作使用这些软件,如WINDOWS、WORD、EXCEL、IE、POWERP0INT等,在教材中互相独立,实际上都是微软产品,操作多有相同,软件之间也有关联。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练习去发现软件之间的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承。如探究POWERP0INT时,向学生提出问题,WORD和EXCEL已经输入的文章和表格能否调入到POWERP0INT中使用,怎样使用?由学生自己在练习中去考虑,结果80%以上的学生都找到了正确答案,即可以在POWERP0INT中使用WORD和EXCEL的文章表格。这一发现、解决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2.设计多向思维的“任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喜欢独自展现才能,独立地获取知识。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其广阔的独立思考、探索和开拓的空间。对于部分有“思维定势”的学生,要在“任务”中注意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开发创造力,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在进行综合实践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被动灌输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建构起来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其搭起支架;在他们学习不够主动时,要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在他们完成基本任务后,要调动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历经“磨难”后,学生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作品,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模板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
[2]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