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构建职高政治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戴作桥




   [摘 要]本文从分析现行职高政治学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进行了思考,并阐述了这一评价的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职高政治 发展性评价 措施方法
  
  一、现行职高政治学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其教学内容以人们的信念、信仰及价值观为核心,承担着培养学生对健全人格的追求和建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等重任。当前,在职高政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手段,即简单地用试卷来考核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且过于关注他们对书本知识掌握的结果,这显然是片面的,同时,还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没能成为评价的主体,忽视了同级或多源评价,从而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构建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思考
  
  1.转变评价理念。职高政治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此外,还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并拓宽评价视野,使其面向未来的发展,要展现出动态的特征,从而促进课堂教育的改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自我教育。
  2.明确评价目标。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系统考察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达到获取反馈信息、激励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按照职高政治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①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辩论、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③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的参与性和责任感,增长知识,增强交际能力。④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促进其形成勤奋、坚强、独立、自律和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以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⑤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以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坚持评价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和生命。政治学科所含的理论观点和知识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及学生思想的实际密切联系,兼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现代教学不应再局限于教科书、课堂,而应直面广阔的、不断变化的社会,教师应该不断充实已有的知识,补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引导学生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吸取课本现成结论,到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职高政治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他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还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并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原则。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要做到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品德发展的状况及需要,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4)体现师生行为互动的原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的兴趣等都离不开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兴趣、非凡的创造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反过来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5)坚持评价学生的差异性与整合性的原则。差异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的不同,并为他们提供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整合性则强调整体性情景,要求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积极实施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探索
  
  在职高的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启发学生,以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和开展实践活动,并引导他们挖掘知识深度和广度,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觉悟。
  1.进行市场调查,加深对重点问题的认识。如在教学《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时,在讲清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为加深对重点问题如“商品、货币、价格、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等的理解,应指导学生对市场进行调查,从而将视野从学校移向社会。可引导学生从货仓式商店的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电器市场价格的变化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针对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使他们明白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弄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又要反对拜金主义等问题。具体可分组活动,自选题目、地点,制订计划,并落实调查目标,以完成调查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调查获得资料后,再结合经济常识,开展小品、表演剧、演讲、讨论或辨论等活动。或结合调查反馈的信息,在讲解课本理论时,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拓宽知识的范围。
  2.选择热点内容开展社会调查。如根据教学需要针对企业改制这一热点,结合“所有制结构”的内容,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职业实践基地进行调查。学生通过体验劳动者的艰辛,明确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的道理。同时,针对学生调查所掌握的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及时指导他们将调查的材料写成报告,并运用科学思维的方式,将零碎材料加以归纳、整理,从而结合教材的原理观点总结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认识。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手抄报、写小论文。这样,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并亲自参与实践,既了解了社会,又学到了实际知识,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还通过与工人一起劳动,学会了协作、与人相处和如何做人,等等。
  3.举办多种形式的政治主题会,搞活活动课。在政治主题会上,各组利用小品、小话剧、相声、讲演等形式来演绎自己的作品,学生反应热烈,情绪高涨。他们思考了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感触最深的东西后,再以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样,就提高了思想认识,并增强了工作能力,使学习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4.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当前,中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比较淡薄,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市场经济是互利经济,不是自利或损人经济,无论是单个的商品生产者,还是整个社会,都应体现相互依存的利益交换关系。在经济常识的教学中,要高扬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要特别重视培养他们正确的经济观,坚决批判“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在政治主题探究活动中,可借助传统文化加以引导。如管仲提出了“废私立公”、“社稷先于亲戚”,孔子提出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庄子说“天地为公”,荀子说“凡立公所以充私也”,王安石说“公私无异财”,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体现了“尚群为公”的集体观念。这种群体精神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天下为公”的美德,可增强学生对社会,对民族的历史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