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市办本科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思考
作者:阙 斌
内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一是要加大引进力度,解决好办学规模与教师数量的矛盾。二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好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办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学评优中,将是否具有“双师型”素质,是否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出较大贡献作为必备的条件之一,推动师资队伍转型。三是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满足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多样化的要求,并以此为纽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构建优质高效的校内教育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是提高市办本科高校教育质量的保障
市办本科高校都经历了一个从高职高专到升本的转变过程,规模从小到大,层次从低到高,在过去的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习惯传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抵抗新观念和新模式的生长。过去,在较小办学规模下形成的重心在上的集权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办学规模扩大后重心下移的分权式管理。所以,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市办本科高校应从建立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和各种运行机制、强化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这三方面人手,尽快完成转变,建立适合本科教育质量管理的模式和机制。
建立校院(系)两级教育质量管理机构,为教育质量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如果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职能只设在教务处,而院(系)没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将不利于基层教育单位质量主体意识的建立,也不利于对教育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加强基层单位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明确校院(系)两级教育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推进质量管理的重心下移,提高基层教学单位的教育质量,并加重自我管理意识,是保证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作的基础。
健全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教育质量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制度是各部门和成员的行为准则,体现着学校的质量观、治学理念与工作思路,是教育质量监控长效性的最好保证,也是建立内部教育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关键。制度建设包括教育质量监控工作制度和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两个方面。监控工作制度是建立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手段,它可分为质量评价制度、质量信息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质量评价制度由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指标和方法组成,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制度是否科学、有效,对教育质量监控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保障制度则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教育质量是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财力、物力、智力、环境和氛围支持都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保障因素。学校的经费投入、师资培养、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都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在建立与完善教育质量监控制度的同时,学校要重视教育保障制度的建设。只有固本强基,学校的教育质量才有稳固的根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