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范越龙 杨  溢




  摘要 多数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存在套用本科教学体系和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优势——高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本文结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外贸跟单综合实训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路,对高职国贸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探讨。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核心课程 改革 外贸跟单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现状
  
  据调查,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但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不合理。
  1、高职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套用本科模式。许多高职院校都以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外贸函电、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为核心课程,然后,再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的特点,简单地压缩理论,而突出所谓的“实务”。诚然,本科式的课程设置有其合理之处,它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大学的精英教育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定位于培养知识全面的“白领层次的高级管理人才”,技能的获得不如知识的全面积累重要。而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应用为目的,理论坚持以够用为度,重技能操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本科的课程设置与高职的教学需要是不一致的。
  2、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没有突出“高技能”。据调查,本科式的课程设置几乎没有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因此无法满足高职对“高技能”的高要求。近年来,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引发了高职对于教学理念的大讨论,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发现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并采取了不少改进的办法。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案例教学法,通过购买外贸教学软件使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开设实务性更强的外贸制单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核心课程。可以说,这些都是对原有的不合理课程体系的有益改革和实践,但由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材建设的滞后,导致了总体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许多学生经过了三年的教育,依然不能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还需要在企业重新学习。
  
  (二)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知识的积累。目前,高职国贸类的核心课程依然普遍依赖课本知识。如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课程大都依赖书本知识进行理论教学。此外,还有些院校依然按照本科模式开设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且安排了较多的课时量,但高职学生其实不应花大量的课时来学习各种贸易理论,这样的课程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没有多大的帮助。但高职毕竟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因此,可以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并对理论知识加以精简,摒弃陈旧、脱离实际的内容,增加前沿、实用的成分。
  2、实务课程教学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始重视并开设了若干重视实务操作的课程,但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不少学校仍然按照学科教学的模式,按照教材讲解国际贸易的运输种类、保险种类、运输和保险的办理,导致了课程教学始终无法摆脱先理论后实务、各章节实践环节相互割裂、不成体系的尴尬局面。在实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过多地强调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结合。
  如这两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那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可见,国贸类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目前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的理念,笔者认为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业务中的操作能力。高职教学不同于本科教学,它要培养的是实务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核心课程的改革中,要以切实提高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为第一目标。因此,要贯彻和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倡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指导精神,作为课改的基本原则。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高职教师都抱怨学生好动、不想学,没法上课等,尽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要改变现状,就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据调查,多数学生都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灌输式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高职一直都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及职业化标准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核心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4、有利于体现“国际化”的特色。在国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应体现国际化,教学内容应时刻紧跟国际国内市场、国内外政策法规的实时变化,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英文。
  
  (四)国际贸易专业柱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探讨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核心课程设置的改革过程中,围绕外贸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等,分别设置了三个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对应外贸跟单员的核心课程包括:出口跟单操作、进口跟单操作和外贸跟单的综合实训等。以外贸跟单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例,探讨国贸类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外贸跟单员是指在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后,对合同履行的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或操作,并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从业人员。针对这一岗位性质,并结合课程改革的原则,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和改革:
  1、按照外贸跟单员的岗位工作流程,对教学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服装为载体,并按照跟单业务的流程,设计了一套出口跟单综合的实训案例,这套案例包括以下几个项目:选择合格的服装供应商,服装样品跟单,服装出口合同审查跟单,服装生产前跟单,服装生产过程跟单,服装出口包装跟单和出口运输跟单等七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都有必须完成的相应工作任务:①选择合格的服装供应商,确定外商对生产供应商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并赴实地验厂、比较后,确定最终的供应商。②服装样品跟单包括:明确客户对样品的要求,按照要求制作或修改样品,并寄送样品。③服装出口合同审查跟单包括:审查品质条款,明确品质跟单工作的任务。审查数量条款,明确数量跟单工作的任务。审查包装条款,明确包装跟单工作的任务。审查运输条款,明确运输跟单工作的任务。④服装生产前跟单包括:负责原材料的采购,核实工厂生产的准备情况,发送产前样。⑤服装生产过程跟单包括:跟踪生产进度,跟踪生产质量,完工后,进行抽样检验。⑥出口包装跟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