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思考

作者:许士春




  [摘要]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总结了当前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县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并就如何加强县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一些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县级中等职业教育 现状 对策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有效机制,多数县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借鉴发达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然而,国家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投入上的差异,导致了地方职业教育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出现了严重干扰初中学生正常教育教学的现象。鉴于此,本人结合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状况,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对县级中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草率上马。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在几年前,由成人教育中心、中专学校、技校等经过扩大规模、合并重组等转变而来。为了赶上中职教育的浪潮,有部分条件并不成熟的学校也纷纷上马,这些学校在师资、设备等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了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偏见。
  2.招生中的恶性竞争。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迅速增加,一些普通中学、民办学校也纷纷开办了中职教育,虽然中职生源在近些年逐步增加,但与招生数量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相比,仍显得“供大于求”。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一味地追求大规模等原因,造成了许多中职学校都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而生源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于是,各校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源大战”,招生工作成了“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给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
  3.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不可否认,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问题较为严重。有的学校是由其它类型的学校转变过来的,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却没有转过来,教学实践也是“换汤不换药”,从而无法满足中职教育的要求;有的学校在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没有保证,而且由于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度增长,每周授课30课时以上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违反了教学规律,致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下滑。此外,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无暇进行教学质量的改进和科研工作,最终加剧了教学质量的滑波,出现了学生严重流失的现象。
  4.专业设置缺乏特色。许多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认真考虑自身长处和社会的需求,而是单纯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都是差不多的,形成了“人有我有”、“人无我无”的局面,而社会所急需的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却没有或很少,不仅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多数中职学校在招生上困难重重,进一步导致了招生的恶性竞争。
  5.师资队伍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据了解,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33%,有些专业在大学本科里也没有开设,所以还没有这方面的本科人才。此外,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比重偏大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教师的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了70%多,而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他们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从而造成了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少的局面。
  6.对口高考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普通高校提前单独招生,是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圆大学梦的途径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口高考都具有很强 的吸引力,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中等职业中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这项政策实施以来,不少地区的中等职业中学,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口高考被高等院校录取,学生、家长都很高兴。可近年来,部分省份就对口高考政策进行了调整,压缩了招生计划,逐步缩小了本科指标。由于对口高考政策实施的时间较长,社会已逐步认可,政策的突然改变,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7.地方保护意识较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式不同于普通高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招生难度较大。学校每年都得精心策划招生工作,并计划把招生范围的外延逐步扩大,但事实上,各地都有阻止生源外流的政策要求,这就很不利于招生工作在外地的开展。而南北合作、东西合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发展速度较慢,规模也不大。
  
  (二)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1.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了逐步缩小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差距,国家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拿出了90多个亿来解决中职贫困学生的问题。从2008年起,国家将拿出150多个亿来对中职院校的农村学生给予学习费用的补助,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财政的1500元的学习费用补助;从2009年起,国家将拿出300个亿来补助中职院校的农村学生,基本上实现了中职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全免。可见,中国县级的中职教育规模将逐步扩大,这是由新时期人才市场的需求、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
  2.许多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实用型经济建设人才,越来越彰显出中职教育的优势。此外,高考的对口单招,也为中职生打开了升学之门,完全打破了普通中学独霸高考的垄断局面。既能学技术,又能考大学,使很多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中职院校。
  3.人才市场对中职学生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普通高校的需求,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优于高校毕业生,这就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加快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
  
  1.围绕一个中心,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合格劳动者的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批一线的技术工人,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提高技能这一中心,坚持面向市场办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面向企业建基地,面向应用抓教学,面向管理要质量,努力办一流的中等职业教育,育一流的技术人才。
  2.加强两个方面的宣传,强化舆论引导。首先要加强党政领导的宣传教育,加大对在职教育工作者的宣传教育,要把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讲清楚,从而达到变加大职业教育的政府行为为自觉执行与普通高中同步发展的目的。要端正对中职学生的态度,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还要加强对老百姓的教育和宣传,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改变错误观念,鼓励子女就读中职院校,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3.努力构建三个体系,推动中职教育快速发展。首先,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 “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其次,要在获得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英语等级证、机动车驾驶证及技能合格证等相关证书的基础上,实行毕业证书“一书五证”的质量监控体系。此外,还要构建包括生源供给网、培训菜单网、素质提升网、跟踪服务网的优质就业服务体系。
  4.健全四种制度,保证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1)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国家劳动监察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好就业的准入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的严格实施,有利于提高厂矿、企业单位员工的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员工素质不高引发的安全事故;有利于提高学龄青年及家长、青壮年农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目前,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够,许多接受了中职教育的学生在毕业后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致使很多初中毕业生不愿意接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这不仅导致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不足,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还导致了青壮年农民及农民工素质低下,不能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可见,只有加大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严格实施就业的准入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帮助和引导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及青壮年农民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从而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