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创新初探
作者:陈肇莹
(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德育创新的先决条件是观念的更新,包括德育目标设置和德育模式的更新。
1.德育目标设置的更新。德育目标设置的更新,也就是目标的现实性、层次性和导向性的结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了培养人才的目标,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计划经济时代的德育目标是培养任意拔高的政治人,用一刀切的要求强制学生认同共产主义理想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低力度、低效度的教育,企图把价值取向变成德育起点,这是不符合道德修养主体内在需求的。因此,德育目标应该重新设置,把现实性、层次性和导向性结合起来,自下而上,低重心起点,由基础道德文明逐步上升到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先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再学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不断升化人生境界。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而科学的德育目标。
2.德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德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德育课传授模式要变传统封闭维持型为现代开放发展型,变单向静态灌输型为双向动态启发型,变认知就范教育型为行为养成教育型。其二,德育接受模式要从客体教育转为主体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淡化了人的个性。市场经济的转型为人的个性张扬拓展了广阔的天空,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了,自我意识迅速强化,我们德育教育观念也必须从传统的客体教育变为主体教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德育目标价值的应然取向与德育主体的实际要求水平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驱动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符合教育科学的接受心理规律,从而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内容的创新扩展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导我们,德育内容必须更新,要有时代性、针对性、切身性和前瞻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世纪创新之举。学校德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以“三观”和“三义”为重点内容,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新特点,力求德育内容的创新。
1.现代人性教育,也即真善美平衡发展的现代人格教育。如果说智育主要是认知教育,那么,德育主要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并不是新课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出了“学会做人”的呼吁。“教育应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德育应该重新回到真实的起点,首先教会学生做一个现代人,然后学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最后朝着一个共产党人的目标前进。面对世界教育的挑战,资本主义教育不可能真正做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理应在世界全球化、多元化的进程中,在现代人性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先列。
2.道德教育充实新的内容。对于道德专题教育内容必须加以拓展创新,做到时代性、贴近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应把下列新的内容列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
(1)现代孝文化教育。中国是传统农业文明的国家,伦理文化的特点是小时要靠父母,大了要养父母;西方工业文明伦理文化特点是“小时不靠父母,大了也不养父母”。然而,现在中国的一些年轻人却 “洋为中用”地奉行“小时要靠父母,大了不养父母”这有悖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的所谓的理念!这是什么伦理文化?孔子曰:“百行孝为先。”这里所说的孝当然不是毫无批判的“三从四德”、“二十四孝”,而是现代中国社会东方伦理文化的新发展。我们应该继承和吸纳中外优秀伦理文化,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宏扬中华优秀伦理文化,才能挽救濒临崩溃的道德文明。
(2)现代礼仪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人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无理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现代礼仪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实践证明,德育课中现代礼仪与国际交往礼仪行为操练是大受欢迎的内容。
(3)环境道德教育。现代世界教育已兴起一门新学科,即“环境伦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宏观行为产生的后果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即环境道德关系。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现代德育全新的内容,对于培养现代人全面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发展走在世界先列,中国的环境保护也必须走在世界先列。
(4)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根据网络文化的正负作用影响,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十分紧迫,必须有高度的前瞻性,切勿麻木忽视、滞后被动。第一是网络文化意识形态教育,要教育学生警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网络实行“西化、分化”的阴谋,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第二是网络安全意识、保密意识、防范意识教育,包括严守国家政治、军事秘密,经济活动的安全,对黑客的防范,对上网者企图尝试黑客行动的警戒劝阻。第三是网络道德与法制观念教育,防止网络交友陷阱和网络犯罪,抵御黄色网络诱惑等。第四是网络身心健康,防止沉溺网络心理变态和现代网络身心综合病的发生。要引导学生超脱电子文化虚幻图像时空世界,防止脱离自然、社会人生等本真世界,防止人格扭曲异化等。网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德育课题,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探索。
3.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推陈出新。随着世界发展一体化与多元化趋势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日显其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推陈出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弘扬中华东方优秀传统文化,吸纳西方优秀现代文化。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华东方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绚丽多姿、海涵宇内、历久弥新,长期以来处于世界之先,对全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所声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那么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作为中国青少年,应当深刻理解中华东方文化的精髓,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既要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认同意识,又要有对世界现代优秀文化的理性吸纳觉悟。以民族文化为精神支柱,以世界民族优秀文化为现代精神营养,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拓展宏大的国际主义胸怀。
4.现代心理素质教育要赋予新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的热点。从现状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转型期造成了人们的心态失衡。青少年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拒绝、不负责任、玩世不恭、压抑宣泄、行为放荡、成才焦虑、物欲焦虑,甚至自弃自毁等,亟需疏导。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亟需发展、创造性人才。因此,学校心理教育应该充实全新的教学内容,从心理健康的排障维护型教育发展为心理能力的发展创造型教育。
5.学习、成材、求职等实用性知识面技能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目标是成才,最切身的近期理想是求职。德育是否为学生所受纳有效,就看内容是否为学生所需求。因此,德育课安排学习成才、求职等实用的知识技能教育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首先,要教育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指出良好的自学能力是人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在校几年的学习计划,列出职业能力考证一览表。最后,还要进行面试求职等前瞻性指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