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创新初探

作者:陈肇莹




  
  (三)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德育改革创新问题讨论已久,我们不能长时间进行半空踏虚的理论研讨,而是应该抓紧时间从事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笔者在德育的教学实践中,曾经尝试了以下几种有效的创新探索。
  1.德育渠道、资源的拓展。德育不可囿限在封闭的课堂内,而应该拓展时空涵盖面,把单一封闭式学校育人渠道扩展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多元育人渠道。社会育人渠道是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请英模、名人、校友作专题报告。例如,请本校有成就的毕业生回校,就以前的学习生活和目前的工作经历的关系作的报告,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信服,激发学生在校认真学习的热情;我们还请家长写信,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多方面教育,组织课堂家信交流,让学生上台读家信,互相交流心得。这种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的运用是德育创新的又一条渠道。我们地处广东粤西山区,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去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历坎坷,但顽强拼搏,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感受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也有了理性的比较,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爱家乡的情感。很多人学完后都又重新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献策出力。这些内容新颖、生动,具有时空广袤性和真实可信性,是极好的德育资源,它的运用使德育内容涵盖更广。
  2.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力度和效度主要来源于老师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说服力,其实就是教育方法的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教学模式要打破赫尔巴特三中心论(课堂、教师、课本),打破“两个凡是”:凡是书上写的都是对的,凡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要变牧羊策略为师生参与双向交流,变我打你通为思想沟通,变思想凿洞式刚性教育为开户心扉式柔性教育,变板脸式教育为微笑教育,变共性划一教育为个性舒展教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原则是要有新颖性、形象性、时代性、参与性、民主性、启发性和审美性,其最终目的是要增强德育的悦纳性和实效性。
  比如“名”含义探究法:在新学期开学的德育课上,教师请学生做自我介绍,并要说明父母为自己取名的美好含义。这个要求立刻会使全班同学感到新鲜。教师再把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不同的美好含义引申到可敬可叹天下父母心,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再进一步深化到青少年应该报答民族、国家、社会的厚望。第一堂绪论课就为德育做了良好的开端。又如写信法:在第一节德育课上,要求每一位新生写一封家信,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表达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答父母、报效社会的决心。在课堂内交流时,一些同学积极发言,全班学生深受教育。家长看后也深受感动,十分赞赏这种教育方法。互相赞美法:规定每个宿舍成员必须对每一位室友写出一句以上赞美的话,然后互相传阅,并在课堂上作典型发言。这一做法对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相容性颇有效果。
  此外,还有德育周记写作法、三分钟学子论坛、创新思维的训练法以及礼仪小品训练、课间唱歌、小论文交流、案例讨论、个别谈心、宿舍访问等,都收到了一定效果。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为学生所认同悦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德育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德育课效果的有效手段。形象教育媒体具有鲜明生动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震撼力。比如运用电脑、VCD等,把一些新闻和案例直接演示出来,让枯燥无味的上课内容显得生动丰满,教育效果也会更明显一些。
  4.德育考核方法的创新。闭卷考试法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开卷考试是合情合理的考核方法,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减轻,容易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期末开卷考试应该与作业相结合,作业可以灵活一些。可以是案例分析,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等,可占部分的50%。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必须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探索新规律和新方法,使德育教育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我们不仅要培育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培育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