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新课堂学生话语权的缺失及构建

作者:何昌昊




  2.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和课堂话语的表达。
  (1)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提升。重塑学生的话语权,主要是寻求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提升。然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客观授予并不能充分保障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提升。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发性动机和原动力。因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材的选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都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二是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差异,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主张教育应“关于生活”、“依据生活”和“为了生活”。只有是“关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教育。只有“依据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只有“为了生活”的教育,才是学生真正所寻求的教育。
  (2)话语权的表达。学生主体地位的获得和主体意识的提升,必然诉诸于课堂话语权的表达。学生课堂话语的表达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课堂话语的假性赋予和表达。学生课堂话语应是作为完整生命内部需求的表达,而在现实有些课堂中,学生言语的表达是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去进行的。“这种对话从根本上说绝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它不过是中世纪宗教性教学中所运用的问答教学罢了。”二是防止从教师的“一言堂”演变为学生的“一言堂”。学生虽然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存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条件的限制,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课堂引导,学生将会在其学习活动中迷失方向、无所适从。
  3.生态课堂的构建是重塑学生话语权的保障。20世纪美国学者大卫·格里芬和霍伊·罗蒂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学世界观。“它强调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互依赖和统一的特性” ,“个体是作为这个整体的一员而存在的,只有他们投身于整体的复杂的关系网中,才是有价值的”。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动态性的平等关系。“不存在一个最高的权威,最终的规则,各个参与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叙事。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
  基于生态学世界观构建的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课堂,它是生命真实需要的外在反映。这种课堂是关注生命完整性、突显生命的灵动性、张扬生命个性化的课堂。其基本目标“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构成这个课堂系统的元素:教师、学生、文本等都是以丰富性的生命姿态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动态双向交流。一方面,学生作为生态课堂这一系统的一员参与活动,他既不是课堂中的“皇帝”,也不是课堂中的“奴仆”,而是作为平等的一员而存在。另一方面,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和文本都是以主体性的姿态出现,整个课堂生态系统就是由多个主体组成的主体共同体。生态课堂的这种主体参与性与平等交流性是学生话语权获得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时,其话语权的获得才是有意义。这种完整的“人”应该是平等的人、主体性的人、也是自由的人,也正是生态课堂所倡导的生命主体性的人。
  
  参考文献:
  [1]郑乐平.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新的社会理论空间之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5.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礼记.学记[Z].
  [4]蒋茵.遗忘与追寻:关于教师话语权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
  [5]巴赫金.论行为哲学.巴赫金全集(第一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41.
  [6]哲学大词典(修订本)[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7](苏)弗.谢.库津.美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8.
  [8]赵虹元.试论学生课堂话语权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7).
  [9](美)大卫.格里芬(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134.
  [10]徐辉,谢艺泉.话语霸权与平等交流——对新型师生观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4,(6).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