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析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的整合

作者:周明东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必要性、过程、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课程 整合
  
  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德育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德育教学最优化。
  
  (一)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传统德育课教学的弊端。在传统德育课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体地位难以发挥,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培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课堂气氛难以建立,德育的实效性也就难以提高。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给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要传授知识,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还要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2.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普及目标。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德育课教学的整合
  
  1.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应用中的功能。
  (1)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用来获取信息资源,并对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进一步利用。如在教学中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相关资源。
  (2)知识创建、展示和演示。用来创建或形成新的知识,或呈现和展示这些知识,常用的支持工具有概念图、PowerPoint等。
  (3)情景创设和实验模拟的功能。用来模拟事物或实验发生的真实情景或活动过程,如交互动画、微世界等。
  (4)交流、通讯和协作的功能。用来为教学参与人员提供交流、通讯或协作功能。如QQ、MSN等都可以实现此功能。
  (5)练习、测试和评估的功能。用来为教学提供练习、测试、考评或评估功能。如智能题库、测试软件、电子学档等。
  2.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1)用信息技术创新德育课教学设计。成功教学设计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设和优化德育课教学设计。如教学《国际关系》的内容,我们设计用多媒体呈现了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战争镜头,给学生分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然后将引发学生的思考题“世界上为什么会爆发伊拉克战争?美国实施对伊拉克战争的目标和实质是什么?”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再将结论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通过这一教学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因境生情,因情悟理。学生们被这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吸引,从而增强了对社会、对人类的人文关怀,萌发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课备课。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海量化和查阅、获取信息的便捷化的特性,它使获取信息的行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借助网络进行充分的备课。
  在“备教材”方面,我们主要利用“中国教育信息网”、“江苏职教网”、“南京职教网”、“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查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根据需要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备学生”方面,我们主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教学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如“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教学内容的备课,我们根据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布置学生通过Google或百度网等搜索现实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还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教师把“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制作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或开发智力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补充教学内容时,利用那些掌握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课堂上协助教师使用相关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备材料”方面,我们根据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除了做好硬件上的准备,还积极做好一些软件方面的准备。如供学生欣赏用的动画、让学生完成的电子作业等方面的准备。在“备方法”方面,我们针对德育课的类型,结合信息技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研究性的课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创设一定的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尝试、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教师突破了过去备课中时间、资料、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在较短时间内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各种信息,设计出科学的、艺术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实现 “无纸化”备课,既有利于提高备课效率,又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去实现创新性的备课。
  (3)用信息技术上好德育课。传统的德育课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使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为主,往往会使德育课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信息量偏小、教学效率低,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低,课堂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参与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如教学《和平与发展》教学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断,其中有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的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的战争、60年代末~70年代的越南战争、70年代的埃及、叙利亚战争、80年代美国挑起的地中海战争、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和新世纪的伊拉克战争等片段,通过电影片断中惨厉的场面让学生痛恶战争,形成“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笼罩了巨大的阴影,同时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维护世界的和平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能够维护世界总体和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时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在这个过程中既形成了一种氛围,又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而在屏幕上,人们反战示威游行、核爆炸带来的冲击、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的画面不断展现,让学生来总结“能够维护世界总体和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将总结内容通过QQ或MSN相互交流。教师最后运用计算机打出正确的原因。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自由发挥,又有利于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达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放”于“收”的有机统一。
  (4)用信息技术设计德育课学生作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信息技术接受能力特别快,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德育课教学内容设计布置一些资料型作业,如资料型作业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两种方式:第一,设立课前10分钟演讲,每节课由一名学生根据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下利用计算机浏览器,特别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筛选、归类资料,以备下一节课演讲。当某一学生上台演讲时,下面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提炼演讲要点,并在演讲完毕后,由另一学生上台作概括,这样既可以避免课堂演讲流于形式,又可以避免一部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借机扰乱课堂纪律,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展板,通过网络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并由学生做评价,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作业形式不仅把新课程中的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的学习理念直接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而且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