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民族歌舞艺术教育进入普通高校的实践价值
作者:范晓敏
[关键词]民族歌舞艺术教育 普通高校 实践价值
在普通高校加强美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在高等教育界是一个普遍的共识。然而,如何来贯彻这一点,则远未形成统一意见。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普遍存在的美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当前高校一般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育手段上寻找突破,推行民族歌舞艺术教育就是一条值得关注的途径。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风以化人”、“寓教于乐”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大力提倡“教育上应注意美育”,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大都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的音乐选修课已在高校中广泛开设。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学生认为此类课程的目的只在于唱歌不走调、能哼些流行歌曲就可以了,对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所知甚少。目前的这种不容乐观的局面,一方面根源于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德育教育而轻视美育教育、对风以化人、礼乐并重的两翼教育原则认识不足的痼疾,另一方面则应归因于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普遍忽视,没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民族文化精髓,在提高其艺术素养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加强高校美学教育应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起;要切实地将民族文化精髓贯彻到美学教育过程中去,最为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民族歌舞艺术教育。在都市化成为时代潮流的条件下,在劲歌热舞泛滥成灾、观众对之普遍产生审美疲劳的背景下,一些质朴的民族歌舞作品强烈地冲击着城市人的眼球和耳膜,在将人们拉出流行歌舞汪洋的同时,使人们日益感受到了民族歌舞潜在的价值与意义。与民族歌舞在社会中日益扩大的影响不相对称的是,在普通高校美学教育中有关民族歌舞的内容仍几乎没有,这种状况使人们不得不反思,理当引导社会艺术和美学潮流的高校教育,为什么反而落在了时代的后面?而要改变此种状况,显然需要我们广大的高校艺术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民族歌舞为教学主线。“以学习音乐知识,了解民族风情,增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实践证明,笔者的这种教学方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民族艺术形式的理解和热爱,而且在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增进了其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在普通高校推行民族歌舞艺术教育的意义
对于在普通高校推行民族歌舞艺术教育的意义,笔者认为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潜移默化培养民族文化根基。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从游牧民族祭奠祖先的原始歌舞、猎手在石窟中留下的原始猎物壁画以及人们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以来,艺术始终在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能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人们无法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与民族均无法生存。中国是一个富有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歌舞艺术资源极为丰富,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由于自然环境、文化生活、地理位置、民俗风情的不同,歌舞艺术就具有了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对中国民族歌舞的欣赏、学习,将了解到本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风格与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的关系。如维吾尔族歌舞的学习能了解到绿洲文化的特点、蒙族歌舞的学习能了解到草原文化特点、汉族歌舞的学习能了解到农耕文化的特点等。追溯到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民族情感。就像一个人只有一直在母语环境的熏陶下,才能更好地领悟到本民族的精髓所在,更深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2 歌舞结合、引发情感共鸣。形象性是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任何艺术手段都有自己特殊的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段,作为歌舞艺术来说,其实践工具主要是人的听觉器官,同时还有人的视觉器官以及内部感觉器官中的运动觉、平衡觉参与,歌舞能体现联想现象,能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最佳结合在一起。那时的“欣赏”主要是由生理运动而引起心理变化,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所以笔者认为,歌舞是审美情感最有力的表现。欣赏歌舞作品时,视觉和听觉冲击人的大脑,体验到歌舞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而采用这样一种直接的教育方法,比起让普通高校学生单一地训练唱歌技巧、生硬的记背音乐理论、学习复杂的五线谱,或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3 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民间艺术的兴趣。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舞中,都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中国民间歌舞中有许多奇异的文化现象,不论任何人,只要他一唱起、跳起一种民间歌舞时,他的个人生命已融入其中,歌舞所带来的愉悦和慰藉,可以使舞者和观者同时分享。走进民间歌舞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独特性、生活性、游戏性以及原始性,这往往能吸引那些缺少感受力的学生,让他们发现民族的音乐舞蹈还有这么多有趣、美丽的东西,进而引起学生想学习各种不同类型民族艺术的冲动。
4 融合不同艺术形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乐”在中国的古代内涵要比今天更为宽泛,它集“诗”“歌”“乐”“舞”为一体,同时还融合了美术、语言、宗教、风俗等其他艺术文化,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态。古人常以“乐”来教化人,陶冶人的情操。到了现代,“乐”、“舞”已渐渐成为独立单一的门类艺术,单一的音乐知识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审美教育作用,作为普通高校的青年一代,更需要通过这门课,提高其艺术修养,培养综合素质。而歌舞艺术教育,便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中,不仅能听到有如天籁之音的石屏彝族“海菜腔”,看到使人激情澎湃的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场面,还能观赏到演员身上穿着的精美的手工民族服装、首饰,服装上的各种手绣的图案都具有原始的民族特色,使学生了解到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民俗风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兴趣培养,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普通高校推行民族歌舞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从上文可得之推行民族歌舞艺术教育有其积极的意义,李岚清副总理在考察中国音乐学院时的讲话指出:“民族音乐是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