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作者:庞海燕




  [摘 要]要解决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了让所有学生得到同一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次教学”正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本文从依据、实践和评价三方面开展论述。
  [关键词]中职数学 分层教学 实施依据 实践总结 评价改革
  
  在职业中专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长期以来,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学受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很深,但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职业中专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则是至关重要的。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思想的延伸,分层教学的理念已经被一般老师所接受。学生要在教学活动中调动作为潜能的智力就必须有适于他们追求的、合理的学习目标。笔者尝试数学分层教学,探索提高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落实素质教育。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依据
  
  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确定不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于是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实行分类施教、分类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类型学生不断进步的机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中职阶段的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索、原有知识与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存在差异,即各人接受数学的能力不尽相同。为了解决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与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也要有差异,因学定教,因材施教。波利亚认为必须坚持把“数学教给所有的人”的原则,要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收益”。新课标也指出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因此,分层教学是解决中职学校统一的数学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
  成功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由于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乐意接受或只能接受不同类型的教学。
  
  (二)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初步实践
  
  1.学生自愿分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能力层次和学习表现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即A、B、C、D四个组。A组为优生(约5人),B组为中等生(约10人),C组为合格生(约20人),D组为后进生(约15人)。根据学生自身实际,结合中职数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让学生自愿归入以上A、B、C、D四种不同的组别,接受不同的教学。排位置时首先让D组坐在中间,并向学生说明,这种情况和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D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C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组。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在学生分组分层的基础上,根据中职数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根据每章节的知识结构、知识特点及学生的基础,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将分层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A层学生的钻研性较强,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制定适当超前的目标;B层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基础,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尽量达到(1)~(4)层次;C层学生不喜欢问问题,惧怕长、难题,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让其尽量达到(1)~(3)层次;D层学生的可塑性强,但他们毫无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其兴趣,让他们达到(1)~(2)层次就行了。各层次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例如在教“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应要求A层同学掌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要求B层同学能理解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及解析式来求函数的性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逻辑方式;要求C层同学会根据函数作函数图像、求性质,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要求D层同学会了解二次函数图像会根据记忆的公式求函数的性质,把他们的兴趣慢慢地转移到数学学习中来。
  3.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部分构成。课堂的45分钟需要教师课后45分钟去准备,只有很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备好一节课才能更好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上好每一节分层课。在安排课堂45分钟的时候,必须兼顾每种类型的学生,要让每种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特别要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因为中职数学后进生多,引入要自然,最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或生活实例引人。课堂教学中,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以复习旧知识为目的的基础练习,然后分层教学和练习。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的设计都要照顾各类型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A层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方设法扩大B、C层学生的知识范围,借以逐步扩大好奇心的范围。调动D层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上课多发言,多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要时刻地注意D层同学的存在,让他们觉得课堂上也会有有趣的东西,慢慢地将注意、兴趣集中到数学学习中。每个层次的教学与练习交替进行。通常可先给A层次的学生布置较高层次的练习,让其自学、自我练习、相互校对。此时,可对B、C层次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指导;对于D层次则应侧重于个别指导、纠错。当B、C层次练习时,则可对A层次适当点拨、引导,以拓宽思路,然后对B、C两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层次间采取交替教学最后面向全体,总结归纳。
  例如讲解面面垂直定理时,可以以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实例“工人筑墙”引入,然后设计几个提问:第一,工人如何判定所筑的墙与地面垂直?第二,把生活中的墙面、地面、垂直等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第三,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第四,说出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试着说说它的用途。第五,编写有关面面垂直的题目,可以是实际应用题。前4个问题分别请D、C、B、A类同学来回答,可以清楚地解决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第五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学生自己学数学、做数学。
  4.布置作业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尽量不做到明显的分层化。例如在讲完某一新课内容的时候给出四个难度从高到低的练习题目(A)(B)(C)(D)然后说:“同学们可以任选两题完成。”其实这已经是一组分层题,只不过把分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起来。如学生在做完自己的(C)题时,会努力尝试向前选(B)题。通过做题时的相互交流,打破有些学生心理上死气沉沉的消极平衡,使各个心理因素活动起来,以达到各种能力的最佳发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