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探讨

作者:钟汉华




  [摘 要]专业群建设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一个或几个重点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土建 专业 专业群 高职院校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群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长期积累和积淀的过程,通过不断强化专业群建设,学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就有可靠的保证。学院自1952年建校即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之后逐步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市政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基础工程技术等专业,2005年被教育部、建设部列为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6年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基地被列为中央、省财政支持奖励的实训基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列为省第二批高职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列为省第三批高职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制图”被评为2004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被评为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主参编土建类教材40余部,其中主编6部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建类专业有较强的优势。
  
  (一)专业群的概念
  
  专业群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专业群所涵盖的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其范围可以用是否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加以界定。专业群具有如下特征:
  1.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各专业可以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这对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因此必然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相应师资队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团队,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二)专业群建设的作用
  
  1.形成专业群体优势,增强市场适应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淘汰老专业,开设新专业。专业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可以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由于专业演变的连续性,因此容易形成强势专业,保证教学质量。
  2.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建设成本。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根本区别。实践教学是否到位,关系到高职办学的成败。高职教育的实训建设投资巨大,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新、维护维修。如果专业分散,为各专业配备必要的实训设施会因设备使用率不高或专业的萎缩及淘汰而引起实训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学校缺乏足够资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然而,进行专业群建设,专业相对集中,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实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体系。由于专业的相关性,实训设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由于实训设施的完善性、先进性,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高职教育对师资有其特殊的要求,高职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发展的瓶颈。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在于专业教师的数量、结构和“双师”素质。进行专业群建设,学校可以集聚起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由于相近相关专业教师的相互兼容性,在专业教学上可以灵活调用,既能降低专业教师的储备率,提高教师的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又能满足专业教学上的需要;由于专业群内教师相对集中,数量相对丰富,有利于对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进行控制,合理配置,整体优化;由于专业群各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和专业实训体系的相对完整性,结合产学研,利于建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实训师资队伍,提高“双师”比例和“双师素质”,从而增强各专业的竞争优势。
  
  (三)专业群建设的内容
  
  专业群建设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平台”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形成,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必然形成师资队伍集群,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同样,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选好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选好专业群内核心专业的带头人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专业带头人通常是指在某一行业领域内对专业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本行业领先地位的技术人才。
  教师团队建设的另一项任务是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是既有讲师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以上专业职称;主持过应用型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