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万国邦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将对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作一个简要的总结,与广大同人交流研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育要改革,理念须创新。新的教育理念是学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的先导。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促使广大教职工形成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经过学习、讨论,广大教职工形成了以下四种基本教育理念:
1.坚持开放办学,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之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要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的探索等方面,都要渗透开放式办学的观念,体现开放式办学的特点,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办学道路。
2.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即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学生服务。以就业为导向,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其本质特征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为此,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结合,职业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全面结合,形成重视思想道德品质、注重文化与身心素质、强化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体系。
3.注重终身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目的,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探索工学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高等普通教育的职业技能型教育,因而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知识型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能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构建以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为重点的技能型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技能型教学体系。
(二)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以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质量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特色,广泛吸收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坚持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课程开设与科技发展同步、教学设备与硬件换代同步、培养方案与市场变化同步的四条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型教学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之成为学院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蓝图。到目前为止,学院主要进行了以下五种形式的探索:
1.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形式。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面试招生组班,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考评学生学业,学生毕业后按订单协议进入相关企业工作。目前,学院分别与武汉中百仓储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北京写乐美术品有限公司、上海阿帝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惠州市亿讯工业有限公司、武汉市蒙尔斯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好依娜针纺服饰有限公司、武汉市新彩虹印刷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友芝友特约销售服务店、上海大众汽车友芝友特约销售服务店、湖北三环劲通有限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理光学分公司、华宇物流等公司开展整班订单人才培养合作,涉及网络管理、影视动画、激光加工技术、光电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汽车维修、服装设计、机电设备管理、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美工营销、生鲜管理、广告设计等15个专业,订单人数1072人。
2.校企合作渗透式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根据教学计划提供相应的实习(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场所和实习指导教师,学院按协议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智力支持服务和输送一定数量的毕业生。目前,学院与近200家企业签订了这种形式的合作协议并已进入有效实施阶段。
校企合作渗透式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不仅使少数接受订单的学生受益,而且使同专业的非订单学生也能同时受益,由于有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形成了由认知实习、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大增强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能力。学院机电系8名毕业生技惊“富士康”,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富士康”集团素以对员工的品质、技能、综合素质要求苛刻而著称。2006年,“富士康”在全国18所设有机电专业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招聘了800名毕业生,送到集团江苏昆山培训基地进行严格的职前培训。学院机电系毕业生张新伟、张乐、周羽同学凭借较高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技惊“富士康”集团,在800名学员中张新伟同学取得了综合考核第一名,张乐同学取得了综合考核第三名,周羽同学取得了制图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代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参赛的8名学生取得了在18所院校中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富士康”集团有关负责人得此结果后,当即对学院机电系派往昆山跟踪调查毕业生情况的杨均青老师表达了长期录用毕业生的意愿,并初步达成2007届毕业生用人意向。
这是一种学院、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形式。同样,企业所受益的也不仅仅只是获得满意的新员工。学院机电系在与武汉苏泊尔签订校企合作渗透式教育的人才培养协议后,于2006年暑期为苏泊尔30多名技术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受到企业好评。该系与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的技术合作项目也已顺利进入实施阶段,标志着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入发展。
3.校企合作分段制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负责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企业负责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院艺术设计系开办影视动画专业后,针对动漫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2+1”校企合作分段制教育的人才培养协议, 2005级学生现已进入企业实训。
4.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形式。学院与急需人才的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一年的基础课程之后,即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边工作边学习。学院机械设计与自动化、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正在进行这种形式的试点。如本应今年7月才能毕业的李文军同学,已经在长飞光纤“上班”一年有余。像李文军一样,学院有一批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找”好了工作单位,由于企业急需人才,他们只能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