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刍议

作者:叶如田

中的动力,必须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而教育管理部门也要通过各种相关的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和自我成长。
  
  1.教师个人话语权的建构。教师个人话语权的建构最根本的就是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尤其强调教师以批判性的反思和研究作为自我意识的源头,在反思中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自主的发展。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达成自我意识觉醒。
  
  2.培养专业自主性意识、专业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但马克思曾经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影响环境和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有自我教育意识,教师必须从教育他人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教师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他就不可能具有专业自主性,他对教师这个专业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也并没有一个充分理解,
  现在对待教师职责的态度大概有三种: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让学生深造,对社会作贡献;凭良心教书,除传授知识外,还教学生如何做人。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职业态度,教师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教师激发自我专业意识。具备了这种专业自主意识的人,他的一生才能不断地寻找新知识和新经验,逐渐获得自我发展,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才能处于永恒的动态过程。诚如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所说,“这个新自我的现实化方面意味着感受的深度和广度的逐渐增加,感受的范围越来越大,感受的潜能越来越有深度。”
  
  3.从实践研究中激发个体生命价值。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该让教师充分意识到,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体现他们的个体生命价值。而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总是在教职生涯中产生,“教”既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源”。因此,“教”决定了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的过程中,通过“学”拓展知识,为“研”提供科学能源。“研”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关键,“学”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保障。只有通过教、学、研的结合,教师的教育观念才能转变,教育改革实践水平和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实现主动的、个性化的知识建构。
  1926年Bukingham表达过:教师有研究的机会,如果抓住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发展教学技术,而目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以生命力和尊严。斯坦豪斯也指出,教师的研究在本质上是一个实践问题,因而是行动研究、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而教师的行动研究则表明“……教师在研究时,是一种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自己的教育行动,促进教学反思,……在行动研究中,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可见,行动研究强调了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实践的研究者。
  实际上,教师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
  
  4.重视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发展的“灯塔”。评价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现在的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工作者依然采用硬性规范和规定,对教师实施量化检查评价,教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造成主体性的缺失和发展的停滞,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成了工作机器,失去了教学自主权,根本就谈不上工作的创造性,无法实现主体的自身价值,而只能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学校的这种考评机制无形中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不利于其主体性的发展。
  当然,评价标准属于价值范畴,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千差万别。在目前中国的现实生活中,优秀教师给人以“好教师”印象。据有关调查,我国民众心目中好教师的形象是:有责任感;重视品德教育;教法生动有趣,容易领悟;有组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知识广博;严格要求学生。公众的评价是一种强大的“民心向背”式的力量,任何专业人都不能无视这种“社会意识”,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发展。
  
  5.开发校本课程,树立新的专业发展观,传统教学中,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确定工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材。在这种“防教师”策略影响下,教师只考虑“如何教”,有时连“如何教”的问题也被统一的教科书、教参资料程序化、标准化了,教师没有了专业自主权,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几乎被完全泯灭。而真正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自愿、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自身的专业提高中来。教师要把自己也看成和学生一样是学习者,而不仅仅认为只有学生才需要学习。罗兰·巴斯说:“当教师停止了进步,学生也就停止了进步。”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扩大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必须充分赋予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可以自主决定校本课程,确定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实施、评价等一系列课程行为。教师只要以学生满意为前提,并充分考虑学校课程资源、学生兴趣、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发展方向等,那么他的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校本课程学校就应该完全认同,并给予奖励。
  
  6.自觉反思。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反思是将反思目标直接指向专业化发展,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审视和分析。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甘把现代教师定义为“反思从业者”,他认为“反思”就是教师对已有的观念进行修改、替换和删减。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既包括理念层面(教育理念),也包括行为层面(教育和教学行为);既包括及时性的,也包括阶段性的,是一个深刻的、经常性的、制度化和系统化的反思。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
  实际上反思是专业人员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作为专业教师,每位都是独立的、不同的,只有亲身反思其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专业自主性发展,从而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帮助。
  
  7.实施校本管理,为教师专业自主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校本管理主要是强调教育管理权和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直接干涉学校的教育权,学校成员对其内部事务有一定的决策权,并要求对自己的活动负责:对教师而言,校本管理是“给予教师以职权、职责、信息、自由、自主、支持和资源的一种实践,而这些是教师履行那些通常是管理者的责任时所需要的,校本管理不只是一种过程,而且是一种民主管理的风格”;校本管理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主动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激发教师内在专业发展动机,形成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
  总之,教师专业自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研究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等许多方面,它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探索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现实需求。专业自主意味着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表现出强烈的专业自主意识和专业自主能力,它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整合起来,也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教师的专业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