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关于座位编排方式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的思考
作者:侯鸿兵
好些是非常相近的,尤其当从远处看的时候。或者光线不好时,o和a,k和h,r与v,e和t等,手写的几乎无法分别。特别是有的教师喜欢连笔写。熟悉的单词可以判断,要是陌生的单词就根本没有办法确定。只有从前边或中间的位置较好的同学那里打探,造成时间的浪费和课堂秩序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说,座位在这种情况下,决定着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4、我国传统座位编排方式与英语教学的矛盾。我国传统座位编排方式就是“秧田式”,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众多,基本上都采取“秧田式”的座位编排方式,这种座位编排方式正如前面所述,有它的优点;方便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传授知识的效果比较好等。但是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缺点很明显。
(1)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际活动。由于学生只能和附近的、前后左右4个学生进行方便有效的交流,由于和其他学生距离太远而鞭长莫及。要是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交际对象又会引起学生的大范围走动,容易导致课堂的嘈杂和混乱。所以这种座位编排方式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成长。
(2)不利于听力练习的有效开展。座位的距离分布过宽、过大,容易使得距离扬声器、彩电或录音机较远的学生收听效果变差。近处的学生则会觉得声音太高,是对自己的听觉的一种损害。总之,不利于所有学生清楚明白的听到材料内容。
(3)不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坐在位置较偏、较远、和孤立座位上的学生,由于距离教师的心理场较远,不易引起教师的注意。特别是处于课堂边缘座位线这一特殊位置的学生,客观上接受与听讲无关的刺激较多,因而较易产生东张西望,窥看窗外,坐姿不端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因此也不太关注这些学生上课时的状态,他们也几乎没有人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总是躲在别人的背后或者独自在教室的角落或类似于孤岛的座位上形影相吊。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缺乏热情。学习的兴趣也很低落。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编排方式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4)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坐在教室靠墙的边上的那两行学生容易身体疲劳,眼睛容易形成斜视,脊柱易扭曲: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由于距离黑板和教师太远而容易形成眼睛疲劳,继而发展成为近视。坐在前排的学生有时会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在后面学生的要求下也会缩脖弯腰,以方便后面同学听课。结果形成不良坐姿,这样对身体的生长发育极其有害。
5、建议:
(1)在英语课堂上,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地布置课桌椅,比如上语法练习课时,教室就维持原来的“秧田式”方式不变,这样有利于教师控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讲解与练习的效果。上口语课或者讨论时,既可以将课桌椅围成“圆形”以方便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将课桌椅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巡视监督,予以个别指导。
(2)如果班上人数太多,则座位应该每隔几周互相调换一次。比如坐在两边的学生改坐中间,坐在后面的学生向前坐坐。每学期至少三次,以免造成座位编排上对某些学生的不公平。
(3)教师不宜总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诲人不倦,应该时不时走下讲台。关注一下那些坐在偏远的、后面的学生,也提问、督促他们,以目光鼓励等:让他们感觉到虽然坐在偏远的位置上,但是老师还是在意他们的,还没有放弃他们。这样往往他们就能鼓起学习的勇气,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4)缩小班额。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十分突出,50到60人的班比比皆是。甚至有些研究生上课也是人数众多。这与欧美平均20~30人的平均班额相差甚远。如果不缩小班额,我们提倡的各种新的英语教法就无法实行。教法改革从何谈起?以韩国的情况为例,韩国的高中每个班人数不会超过35人,超出35人就再分一个班,是学校必须恪守的。这是抑制学生成绩分化、确保教育质量的刚性措施。我国的大班额问题一直是教育部门头痛的顽症,解决大班额问题必须依靠政府,采取刚性措施。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5)采用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目前的情况是学生用的课桌椅高度是不可调节的,这样一来高个学生只能坐在后排了。学校应该购买这种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让身高不再成为高个学生坐后排的理由。让教师分配学生座位时有更多的自由度。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实际需要。
(6)各种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各有利弊,各有所长。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恰当地选择合适的座位编排方式,切不可一成不变,因循守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