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大学生英语口头表述困惑的剖析及对策

作者:卢 荣




  [摘要]英语口语能力差一直是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痼疾”。长期无法得以根除。本文笔者根据长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探究,归纳阐述形成口头表述困惑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地改进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口头表述 困惑 剖析 对策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金艳博士在《中国高等教育》上撰写的“完善考试评估体系,促进实用英语教学”一文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进一步加大和完善改革力度,引导广大教师重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四、六级考委会将降低口试参赛资格的门槛,进一步增加口语考试考点,扩大口语考试的受益面。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首次增加听力测试并将成绩计入总分,部分像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在复试中也将增加外国语口语测试。这一系列英语测试中的重大改革举措施“培养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这个喊了多年的口号终于变成了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外语界长期“费时低效”和“聋哑英语”的“痼疾”到了严肃反思和“辨证施治”的时候了,笔者长期身处大学英语一线讲坛,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和研究了学生口头表述困惑形成的种种原因,并努力寻求一些相应的解惑对策。
  
  (一)口头表述困惑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
  1、目的偏向:为“功利”服务,为“CET”而准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成为高教系列中每年拥有500多万人次参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考试,CET成了高校万千莘莘学子英语学习的“指南针”。口语考试近几年虽陆续在全国省会城市得以实施和推广,但其对资格的限制而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加之口试证书还没有被用人单位广泛接纳,未能像四、六级证书那样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通行证”,由于CET证书冠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学生对口语能力培养仍缺乏足够的重视,课余都钻进了试题堆:在部分普通院校,学生对一年两度的CET测试已是疲态尽显,根本无暇也无意去进行什么口语练习,有些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都被CET应试所代替。片面追求通过率给正常的外语教学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冲击,“说”的训练普遍受到忽视,学生“有口难开”就不难究其个中缘由了。
  2、指导偏位:听说课上只重“听”,“说”已是有名无实,近年来,高校普遍采用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选材新颖、活泼且富于趣味性,每单元后还备有口头练习部分,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语言和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重“听”有余,重“说”不足,教材编写的真实意图无法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和体现重“听”轻“说”,即“重输入,轻输出”成了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当然这与没有专门的口语教材以及“说”还设有成为CET必考项目是密切相关的。口语测试实施起来的不易操作性和过高的人力、物力等考试成本使其在大多数高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难以推行,也是影响“说”在课堂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3、输入不足: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没有充足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却没有较好地解决这一关系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环境中及在有限的课堂内要产生大量的交际活动是十分困难的,靠课堂中有限的输入要在会话中产生流畅自如的输出亦不太可能。学生平时阅读面狭窄,经常阅读国内外最新英文报刊的学生比例较低,他们普遍缺乏对一些具有实用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生活用语和述语的掌握。学生疲于应试,对口语热点话题探讨了解不多,更谈不上阅读相关方面的新材料,一练口语,就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有些学生虽然有“话”可说,但由于平时对常用句型、词汇、习浯等积累不够,库存不足,有“话”说不出。学生诸多表述困惑与教师平时轻视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复述等输入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4、心理不良:自卑、焦虑、害臊,有敷衍、从众之嫌。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水平参差不齐。在中学由于有高考升学的挤压,学生的口语训练处境十分尴尬,地处山区或农村中学的学生的开口机会更少。因此,当这样一批学生踏进大学校门,心理上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对学好外语缺乏信心,再加之与书面语相比,口语的交际性、口头性、灵活性、出错的公开性使很多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一旦犯错就甚感羞愧,意志薄弱者逢“难”便躲,知“难”就退,怕开口,少开口,甚至不开口。部分学生由于自卑而认为将来自己反正没有出国机会,将来工作使用口语的机会少,再加上口试在CET中还未成为必考题型,因而他们在口语训练方面缺乏压迫感,滋生一种敷衍了事的心态。周围学生没有营造训练口语的氛围,一些本想有点“作为”的人电产生了盲目从众的心理,心安理得地随大流了,从而也不愿花精力去练习口语。
  
  (二)克服口头表述障碍的几点措施
  上述是大学生长期形成“哑吧英语”的几种主要原因,要克服这种学生口语能力太弱的毛病,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清口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准确给学生定位。随着口试资格门槛不断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口试的考场,口试的规模也将会随之而变得庞大起来。伴随四、六级考委会正在研究开发的更具可操作性且能降低考试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口语考试方式,如非面试型口语考试或计算机化口语考试的逐步出台,口试成为CET中必测项目已为时不远,这是促进实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英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贯彻交际理念,切实可行地培养学生的口头会话的交际能力。教师应措施得力,严格要求,使学生认识到训练口语的紧迫感,并使其成为他们日常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营造良好的课堂口语训练环境和氛围,克服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上面提到了大学生外语学习中的诸多的心理障碍都是暂时的、非正常的,因外界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其中紧张的课堂气氛便是形成学生焦虑害臊的主要原因,营造良好的外语情景,轻松愉快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会话交际是值得教师深思和探究的话题。笔者认为,课堂交际中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语言情景的关键。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无数不成功的教学案例揭示:正是不自觉的态度或细小情节对学生参与口头交际的积极性起到了负面作用。如有些教师低估大学生的创造力,讲解包办过多,或在学生口头交际的过程中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引导过多,纠错过多还有不少教师漠视“差”生,从不或很少提问、关注他们,从而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引起课堂气氛的恶性循环,“差”生就会流露出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整个课堂语境气氛也就难以创设。因此,课堂上建立一种平等善待、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