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乡村课程资源开发
作者:彭秀卿
依据学生需要,从资源与课程的结合点以及学校的现实条件出发,不断创新开发模式,如开发可灵活选用“师本中心”、“校本中心”、“校际联合”、“行政引领”等方式,利用和采取“政策驱动”、“典型示范”、“课堂渗透”,“综合实践”等方式,关键是要根据课程需求、资源实际和现实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深度开发,同时同步建构完善的支持配套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乡村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4、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这除了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以及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外,关键是学校要开源节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首先应是观念创新,改变过去那种“改善办学条件就是增加硬件项目”的观点,多维度、宽视野地改善学校知识面条件。学校可以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兼顾课程改革。在课程建设上,先从那些成本低、易于开发的视点和环节着手,既能推动课程建设,又能提高学校产出,还能减少办学成本。
5、加强学校与外界特别是所在乡村社区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应是开放的系统,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是其获得信息和能量的基本条件。第一,学校应与不同层次的学校交流,以获取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方式;第二,学校要与所在社区在资源共享的基础E尽量争取社区在物质、舆论、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第三,学校还应与其他各类机构、团体和单位广泛接触,尽量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保障,
6、盘活和建设乡村课程资源,乡村地区可能在图书资料、网络媒体等方面的条件差些,但在实际的自然资源、古迹资源、文化资源、生活资源等方面则有自身的优势。乡村地区的学校应不等不靠,扬长避短,充分盘活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学校应利用好校内的实验室、图书室,同时还可以广泛利用良种站、养殖场、实验田、自然界等。如果用发现的眼光来看,乡村的资源相当丰富,可谓有眼睛的地方就有课程资源。正如《赴贵州支教引发的思考》所说:“也许在你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拉二胡,我们能不能请他来教我们的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江河水》?当地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民歌、地方戏曲是不是也可以在教室内外,在村头、打谷场作为教学内容?除了二胡,还有笛、萧这些民间非常普及的乐器……”
(三)相关实例
其实,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关键是看有没有发现的眼睛,一位记者到实验区听课,惊讶地看到每个学生的手里都拿着一只蜗牛。老师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和外壳的旋转方向,这个办法新奇、生动,与城市孩子上同类课相比,他们有了亲身的体验,在直观上更容易接受。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后,让学生回家找类似的实物测量,没想到第二天学生拿回来30多种实物测量的数据、、浙江上溪初中东北面是一座大山,漫山遍野的“覆盆子”、“野英子”、“何首乌”,但学生却不认识。老师带学生到山里去,学生认为这是探险,学习与生活隔着一堵墙,农村的孩子离大自然已经很遥远了。于是,学校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从认识植物、认识百草开始。山脚下是“中国药材之乡”,附近是风湿病研究所,学校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了“百草园之光”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领着学生从校园到“百草园”,这里有阳光雨露,这里有花草树木, “百草”成了学生解读不完的书本,大自然成了学生最亲切的老师。西瓜棋、牛角棋、老汉送货棋、时钟棋,这些曾经让人们乐此不疲的童年游戏,今天纷纷走进了浙江溪华小学的课堂。校长斯双文谈道,民间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老教师小时候都玩过,对这些棋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利用这一资源,开设了“民间棋文化”课程,还利用图书资料,搜集了许多民间棋,开发出数字跳棋、扣子象棋、连珠棋。
以上的实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应当使过去不被重视的资源得到挖掘和利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为乡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来自农村的孩子每家都有自己的田地,孩子们每天都要与父母一起种菜、放牛、放羊,这些经验可不可以帮助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学生可不可以从每天接触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如何发芽、如何生长?通过观察牛犊、羊羔的出生及成长过程,培养观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呢?对此,有学者指出:“乡土资源的丰富多彩与适切程度强的特点,为农村学校高水平地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可能。”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对象。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对广大乡村学校而言,一方面是教育条件极度落后,同时所处之地又潜藏着自身独特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一方面是这些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同时又在等待和寻求外在帮助与扶持。面对诸多矛盾,开发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藏优势,是当前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行之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