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办好职业教育是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重要举措

作者:陈 鸿

于促进再就业是非常有效的。
  4、职后培训促使在职人员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潜在结构性失业的解决。21世纪,人类将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知识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由此导致的新旧知识的更替速度也非常快。据统计,现代社会劳动者半衰期已缩短至5到7年。从知识的生产和老化状况看来,近50年来,人类获得的知识等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今天的知识到2050年仅为届时总量的1%,99%的知识是今后才创新的一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必须不断“充电”,获取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否则,就会被抛入结构性失业的队伍。目前我国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不高,必须通过规范的、系统的、不间断的职业培训才能够实现自身知识系统更新,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其结果从个人角度而言,可以避免遭遇失业;从整个社会而言,可以化解潜在结构性失业的危机。
  
  (三)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利于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1、观念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我国的职业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价值观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引导民众在教育选择上重文化轻技能,重理论轻应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人才观和教育观上的偏颇导致部分决策者在人才结构和教育结构把握上的偏颇:重高层次人才,轻中低层次人才;重研究型人才,轻应用型人才:重科学教育,轻技术和技能教育;重理论灌输,轻能力培养。这种观念导致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旺;二是地方政府忽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缺乏,在政策导向上存在误区。
  2、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和设备设施不完备。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国家拨款有限。而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职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职校生源每况愈下,职校经费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经费的不足导致师资力量的流失,设备设施的落后和不完备。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影响职校毕业生的素质。据对用人企业和职校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情况调查得知,职校毕业生在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上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说明职校毕业生的素质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这需要靠人、财、物的投人,靠高素质的师资和完善的教学设施及体制的创新才能解决。
  3、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着盲目发展的缺陷。表现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同时,在专业设置上呈现出与普通中、高等教育趋同的现象,缺乏职业教育的明显特征。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国有企业创办并支撑下来的,留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其管理体制比较僵化、对市场经济的反映比较迟钝,导致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同时,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虽然看似以市场为导向,什么专业热门开设什么专业,但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缺乏长远的考虑和研究,实际上纯粹属于盲目跟风的短期行为,也不利于就业矛盾的解决。
  4、职业培训发展远不够充分和完善、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发展都不够充分,尤其是对新生劳动力的培训和再就业培训。虽然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推行针对新生劳动力和求职人员的劳动预备役制度,但这一制度的落实尚不到位如对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培训存在覆盖面窄、经费不足的问题,许多农民工未接受任何职业技能的训练就流入大城市,加剧了城市的就业问题。再就业培训则存在培训机构不规范,培训课程不对路、培训费用过高、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脱节等诸多问题,致使一些失业者培训后仍然失业。在职培训或职后培训则存在参训人员观念陈旧,未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意识,从而忽视培训,导致培训到课率不高,培训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结构性失业的解决。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转变以往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低普通教育一等的观念,树立职教与普教并重的观念。为此,必须从法律上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同的地位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提高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人,逐步提高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支出,确保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占有一定比例,以更新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各企业对本单位职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此外,根据谁投资谁得利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
  2、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市场的对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新优化组合职业教育资源,以使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要扩大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人全日制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积极试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教育的比例;在部分专业适度发展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做好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
  3、开展全方位职业培训。既要开展以新生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职前培训,又要重视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职后培训;既要开展针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又要重视开展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既要开展就业培训,又要重视创业培训。还要开展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加强他们的求职技巧和面试技巧,包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辅导和公务员考试辅导等一系列培训。
  4、大力加强再就业培训。培训机构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瞄准就业需求的变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搞好创业培训,组织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开展创业咨询,使他们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开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开办小企业的程序及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