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多元智力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作者:李燕燕 叶发钦




  
  (四)发展多元智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是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没有建立相应的指导体系。没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许多大学生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不明确,在迷茫和不知所措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知道要学习什么,要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测评等手段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多元智力的构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智力等有清楚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智力状况对未来职业进行策划和准备,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所确立的职业目标培养其职业需要的多元智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学分制所代表的不仅是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更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它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发展多元智力,提高就业能力。这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学分制打破了专业的传统观念,学生可以选修各个专业的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智力提供条件。学分制把大学教育从纵向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补充,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避免出现在专业领域是天才,在其他领域是白痴的偏学科现象。例如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一定比例的文科课程,可以帮助发展除了数学专业强调的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等智力以外的其他智力,如语言智力等,使他们不仅具有运算和推理的能力,对事物间各种关系比较敏感和通过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进行抽象思维,而且还能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
  (2)学分制不对学生作固定统一的课程安排,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来发展以后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弥补自己的弱势智力。学分制的自主性表现为:在学分制的环境中,学习主体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并结合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学习进度,能自由独立地支配时间。在完善的学分制条件下,必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3.实施情境性教学,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境性教学”也是加德纳非常强调的。他认为,“智力是取决于个体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已被认识的潜能或倾向。单一智力或多种智力一直是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他强调智力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表现。他认为,理解智力不能脱离学习者所在的文化,只有在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智力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还要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情境教学中,他非常重视“项目学习”,他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使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广泛运用各种智力、发展各种智力。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是研究性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因而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多创设一些情境,实施情境性教学,让大学生在情境中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
  4.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德纳非常强调智力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很多职业要求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所以我们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要建立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以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开设创新教育课程,通过创新性课程教学,使学生接受较系统的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要求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介绍学科前沿发展信息,并在学生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融入创新教育。
  (3)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举办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和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成立科协或科技指导小组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竞赛等。
  (4)开展助学助研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助学助研活动,提前参与科学研究,以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