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

作者:徐 敏 崔 鸿 周志滨 谭文杰




  
  4.学生对实验课准备情况的看法。
  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是实验课的课堂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实验课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课的实施情况。因此,实验材料由谁准备,实验材料是否齐全,也是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之一。
  
  从实验材料准备情况来看,认为材料很齐全或者虽然材料不完全齐全,但不会影响上课的比例占90.0%,而认为实验材料很不齐全的只有10.0%的比例(见表格10)。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课程的实验课基本上能够按照课程要求顺利完成。实验课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之一,而实验课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上课内容和方式,因此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科学课程的实施。
  在实验材料的准备者上,完全由老师准备实验材料的占69.0%,老师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学生也在一定程度参与了实验材料的准备,有32.0%的学生认为自己也参与了准备工作(见表格11)。考虑到实验材料的贵贱以及是否普遍等原因,由学校、老师来准备一些仪器、器材,为学生创造一些动手的条件,并且由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使实验课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适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5.学生眼中的科学老师和学生期望的科学老师。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和学习上的导师,更应该是学生生活和人生的导师。课程改革中的科学老师与学生的心目中的要求是否有差距,差距在哪里,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有42.3%的学生认为科学老师能够做到教育平等的原则,对待所有学生都能够一视同仁;仅有2.7%的少数学生认为科学老师能够超越教育利益的驱动,关注暂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是比较难能可贵的;然而还有总和为55.0%的学生认为科学教师不能做到有教无类,只重视成绩好的和机灵活泼的学生(见表格12)。
  为什么唯独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重视?事实上往往是成绩差的同学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关心,对这些学生而言,老师的关心无疑将在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形成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科学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正常的情感好恶,产生情感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对待不同性格、爱好和条件的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所有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重要的。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36.6%的学生眼中,科学老师是只传授科学知识的人,24.8%的学生认为科学老师成功的扮演了学习好帮手的角色,18.4%的学生认为科学老师是个能够创新性的接受学生意见的人,而剩余20.2%的学生则认为科学老师只是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的普通课程老师(见表格13)。
  学生对科学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中,希望老师能够教授课外知识的占55.4%,而其他诸如知识丰富,能够回答学生提问和可以交流的期望也较高,总和占了44.6%(见表14)。学生的需要绝对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只负责讲课的老师,他们更需要是学习上的好帮手,能够和他们真心交流的良师益友。
  
  此外,学生还补充强调,能够与同学沟通、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平等有耐心的对待每位学生、幽默和蔼、上课生动活泼的老师,是同学们最喜爱的老师,也将会更加激发同学们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6.学生眼中家长及学校、老师对科学课程的态度。
  
  当科学课程在武汉刚实行半年时,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遭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到现在,科学课程实施已经近三年了,家长和学校老师对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态度如何呢?课题组对此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学生眼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对科学课给予了高度重视。66.8%的学生认为家长对此持支持态度,81.0%的学生认为老师都对此也持支持态度;仅有4.3%的学生认为家长反对自己学习科学课程,6.5%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对科学课的实施也持反对的态度;而另外28.9%的学生和12.6%的学生则不能很好的明确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态度(见表格15、表格16)。
  
  (三)启示与建议
  
  1.启示。
  (1)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在“动手做实验”、“课堂讨论交流”、“师生合作互动”、“课外科学知识”等方面。科学课程的目标和设计理念顺应了学生发展需求,而武汉版《科学》教材的编写也基本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其内容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最大收获也是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在兴趣的驱动之下,学生在未来的科学领域会不断深入研究,并取得各种优异的成果
  (2)学生的学习开始转向自主化。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学生倾向于自主解决和相互讨论的比例较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法相对从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课程重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化是科学课程的教学结果,也是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有力因素。
  (3)学生比较喜欢和期待的科学老师是能够教给他们很多课外科学知识、能够平等对待学生、容易跟学生交流沟通的老师。对比学生眼中的科学老师,似乎现在的科学老师还没能够完全达到学生的期望目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不同专业毕业的科学课程老师能够自主地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学习。这表明了科学课程教师的教学思想随着课程的实施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所改变就是有所进步,教师的改变和适应利于科学课程的实施。
  (4)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校和家长对科学课程的实施是持以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有了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学生的喜爱,武汉科学课程的实施将不再是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而会以稳健的步伐走向健康向上的道路。
  2.建议。
  (1)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出现的必然结果。这也就决定了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在各个环节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实践各种探究式活动,抓住每一个实验机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宽容心。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用说学生了。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力和态度,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及情绪变化有极强的敏感性,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说教、及时处理。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在这个不稳定的阶段,需要教师用他们的爱心来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也正因为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难免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正确引导和处理学生的错误,而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惩罚和凌辱等手段。教师的武断、偏激,小孩会默默看在眼中,一生难忘。科学课程的教师就更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
  (3)教师应充分体现其引导作用。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题的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题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和信息的咨询者。由此,教师在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应当充分体现其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提出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使学生乐于探究,爱好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家长对孩子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从统计结果看出,有接近1/3的学生不了解家长对自己学习科学课程的态度。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学生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家长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榜样。家长的行为和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对待科学课,家长不仅要在语言上表示对孩子学习的支持,还应该在行动上多给孩子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必要时候协助孩子完成课外探究作业。
  (5)相关的中学及社会机构努力为科学课程老师提供各种理论、技能培训机会,以便老师能够真正领会科学课程的精髓,将科学课程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秦文君.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Z].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72.
  [4]陈爱平.教师的人际关系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