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系统脱敏疗法的一例个案研究
作者:刘妙龄
1.系统脱敏疗法的起源和发展。这一方法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由精神病学家沃尔帕所创。它是整个行为疗法中最早被系统应用的方法之一。最初,沃尔帕是在动物实验中应用此法的。1958年,沃尔帕医生根据他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他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突然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不但猫出现强烈恐惧反应,拒食出现的食物,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亦引起恐惧反应,形成了猫的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然后他试予治疗,先在原来实验的条件之外给猫以食物,此时只有因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此后,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要不再电击,猫终能在原来恐怖的环境中进食而恐惧反应消失。他认为运用反应竞争方法同样可以治疗人的恐惧症,即人为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应(如放松、安静)时,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怖的情境,增加耐受性,从而逐渐消除恐惧反应,此即所谓“系统脱敏疗法”。追本溯源,他的这一理论假设及原理早在二十年代初期便已具雏形。
2.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理论。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而且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
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能从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患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心理医生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患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患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会对该刺激物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其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3.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步骤。①列出刺激情境。列出引起个人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情境刺激,即将任何一种曾经或可能引起你紧张情绪(与考试有关)的情境尽量详细地列在纸上。②排列焦虑等级。将个人的各种焦虑反应按轻重程度从弱到强顺序排列“焦虑等级”,先把最弱的刺激即几乎不引起焦虑或只引起很小焦虑的情景排在第一位,依次顺序将上面所列刺激情境排列完毕。③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你已经掌握了放松方法,现在假定你已做完了全部放松步骤,开始进入放松状态。④在松弛状态下想象焦虑情境,以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把松弛反应伴随着由弱到强的刺激,使两种反映互相对抗,抑制恐惧反应。研究表明,松弛与焦虑二者难以共存。
4.系统脱敏疗法的技术。系统脱敏疗法不仅以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且也融合了操作条件反射的部分理论,即斯金纳的正性强化和自然消退原则。实施这种疗法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把所有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然后教会患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即松弛反应,使患者感到轻松而解除焦虑;进而把松弛反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松弛反应去抑制那些较弱的焦虑反应,然后抑制那些较强的焦虑反应)。
这样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即脱敏)。异常行为被克服了,患者也重新建立了一种习惯于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它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恐惧症、强迫性神经症以及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
(二)案例分析
小辉是江汉大学的一名大一的学生。他出生于武汉市机关大院,是典型的独生子女,父母是政府机关的普通职员。他父亲虽然有兄弟姐妹,但是也是独子。由于地位特殊,全家人把他看得比较重。家中小一辈中,也就他考取了大学,虽然考取的是江汉大学的专科,但足以让家里人高兴,也算没有辜负家人对他的期望。他高考的分数不是很高,家里通过关系给他选择了学校最好的专业——计算机专业,但他本人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尤其是一些计算机的编程类和电子类的难度较大的课程,他学起来觉得十分吃力。同学们中不乏学习优秀,编程出色的同学,这让他感觉到相形见绌。他总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学好。大一就尚且如此,今后两年还有那么多的课程,这样下去自己是难以毕业的。一到临近考试的时候,他就整晚地睡不着觉,总担心自己考试全部都不及格,害怕考试的到来。而且由于以前他一直是一个人睡一间房,而在大学里是四个人一间,夜间宿舍外有同学说话,宿舍里有同学打呼噜,这样他无法睡觉,对在学校宿舍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他家长曾经带他去过医院,医生开了一些解决失眠症的药。他总是觉得要吃了药才安心点,对药物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小辉找到本人进行咨询寻求帮助的原因是,我作为他的政治辅导员,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在和同学们的相处中亲切和蔼,他感觉到值得信赖:此外,他希望我能够帮助他解决他的困难,从困境中把他拖出来。咨询中,消除了他的一些顾虑后,小辉理出他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的:①解决严重的失眠问题;②消除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③让他学会如何融入同学之中。
收集资料、评估问题之后,我跟他进一步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了解了他的成长和家庭背景,发现诱发他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①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由于是家中独子,从小到大他都在家庭的温室中长大,读大学前除了在学校学习就是回家,基本不外出和同学交流。家庭经济环境较好,从小就一个人一间房,使他有自己独立的自由的空间。家中都以他为中心,家里人对他的期望较高,他担心自己无法达到,而这样也就让家里人失去了炫耀的资本。所以感觉压力较大。②学习能力的不足。家庭通过关系给原本高考成绩不太好的他选择了一个最好的专业,并没有考虑他本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最好的专业一般都是最难的专业,兴趣和能力的缺乏让他觉得学起来吃力,用起来作用不大,且无形中有很大的压力。第一学期结束后的考试,他虽然只有一门功课不及格,但是他已经觉得他用了最大的努力了。有些同学虽然平时没有努力学习,但是通过抄袭等作弊手段也都及格了,而他本人不愿意这么做。③自身身体和性格的缺陷。他个头不高,眼睛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