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城市居民健身方式与心境状态关系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 宁
第二类:交谊舞、扇子舞、如意健身舞、其他舞蹈,该类健身方式一般具有欢快、有节奏、活动时较大且不受什么特别场地和器械等特点,参与人数较多,多为中年人,具有广泛开展与推广的基本条件,因此归为一类。如果说第一类为比较传统的健身方式,那么这一类就可管为比较现代的健身方式。
第三类:慢跑、慢走、散步、快走、自由活动(比如拍拍手、晃晃身、踢踢腿等)、 社区健身器械上的某些活动、门球等。该类健身方式一般具有活动时较小,不受学习什么技术、且易于单独一人进行等特点,参与人数较多,多为老年人。
第四类:篮球、网球、羽毛球等,该类健身方式一般具有活动量较大、需要学习一定的技术、单独一人不能进行、且需要一定的设施或场地等特点,参与者以年轻人、中年人为主,因此可以归为一类。该类健身方式目前不具备在普通社区进行大范围推广的条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区条件的改善,这一状况应有所改变。
(三)结论。
1.社区居民经过长期体育锻炼后的心境分数都较低,参与不同健身方式的锻炼者的心境状态处于同一个水平上。
2.社区居民只要自己乐于参加、经常参加锻炼,无论参与何种健身方式,都能够改善心境状态,增进心理健康。
3.因为各种健身方式参与者的心境得分差异不具显著性,故而以健心效果为依据将各种健身方式进行尚不成熟。
参考文献:
[1]Donald:Rebecca J. (Oregon StateUniversity)&Davis, LorraineG (UniversityofOregon).AccesstoHealth, AliynandBacon1998.
[2]张力为,任未多合著.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马启伟,张力为合著.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 陈及治.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6] 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1997,(3).
[7]李林.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的影响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
[8]李林.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0,(6).
[9]姒刚彦等.关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及心理效益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3).
[10]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