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让高中美术教学活起来
作者:林 晓
[关键词] 现代教学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 乡土美术 校本课程
自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以来,美术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进入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然而,在诸多的学校中,高中美术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只是学校课程的一种点缀。这固然与目前功利性的学习态度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高中美术教育方式单调,激不起学生兴趣的缘故。“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现今全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呼声中,如何让高中美术教学活起来已是无法回避的事情。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是高中美术教学活起来的前提条件
陶行之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的先生。”因此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参与学生的活动,并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从传统到现代》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逼真却色彩不鲜艳,有的鲜艳却形象呆板的问题。于是,我适时提议大家画几幅头像试试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可是画谁呢?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失去难得的做画机会。看着学生们为难的样子,我便自告奋勇地给学生当模特,学生都兴奋地画起来了。由于受古典主义绘画和传统思维的局限,学生画出了一幅近似固有色的肖像画。大家大都不太满意。这时有人提议,老师是否能给他们示范一幅自画像。我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用橙黄的颜色画了一幅眯眼咧嘴的自画像。学生问我:“红色的脸,您怎么会画成金黄色的?”我笑着告诉他们:“我没有色盲。今天我‘看’到的自己的确是金色。因为这堂美术课你们学得十分认真,你们的笑脸像金子一样宝贵,你们快乐的神情在老师的眼里,就好像是一片阳光,这道阳光充满了我的心田。我把眼中看的、心里想的、画出来的就是这样一幅自画像了。”学生们有了一些领悟,有的同学立即发言:“那我可以把自己画成绿色的吗?因为我昨晚作了个噩梦,到现在还心有余悸。”我表示理解他的想法。此时学生们便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那我把它画成黑色的,因为今天是我最倒霉的日子……”;有的说:“我的自画像是紫色的,我今天有一个小秘密……”;有的说……。同学们的想象力被打开了,尽情地联想,快乐地表达。最后大家发出赞叹,并产生疑问:是谁这么聪明,让绘画如此轻松、简单?此时,我打开大屏幕,展示后印象主义绘画。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知识,师生共同带着崇敬的心情体悟大师的主观情感和内心的世界。课后,学生主动与我亲近、交流,并敢于提出问题,我自已也在这样的课堂中享受到教学的乐趣,并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复杂的理论也因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变得简单、有趣,课堂也就自然生动起来。
二、借助现代教学工具,是让高中美术教学活起来的重要方式
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如果有限的课本范围,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送新知识。进入世界各地博物馆、画廊,采集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观赏艺术大师的精彩表演和制作过程,让学生的眼界开阔,让学生感觉到艺术的可行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壁画、国画、建筑等鉴赏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文学影片的片断,例《九色鹿》、《苏武牧羊》、《火烧圆明园》、《红楼梦》等影视作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欣赏方法,去感悟中国园林的意境美、传统文人的艺术情趣、社会经济文化的审美意识、画家惩恶扬善的感情倾向。同时,这些影片还涉及到人的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知、情、意、人格问题,体现出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因此学生在鉴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获得心灵的震撼。
美术是一种视觉感觉艺术,美术教学必须注意通过视觉形象使学生获得知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做为现代教学工具,集中了影视、录象、录音、动画、文字等优点,恰好为美术视觉的再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使美术课能够化静为动,情景交融、声像并茂。更直观生动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我从网上搜索到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画面由右往左缓缓移动,从汴京郊外到虹桥周围后进入东门。同时,同学们带着教师事先设置的疑问进行画面鉴赏,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画中每一个人物的动态以及表情、身份。由右向左的移动观赏方式,也正是符合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构图处理手法。观者身临其境般走进了画者的思想境界,走进了清明节那天的北宋都城汴京……
另外,以往的高中美术课堂上学生以听为主,少有机会较完整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觉与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创造坦诚交流对作品感受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设立课题,自发组成若干个小组,确立研究课题,提供网址,供学生查寻。经过收集、研究和准备。小组完成了研究性报告,学生用多媒体投影机进行演示研究成果、互赏互评。通过表现过程,学生不但懂得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而且增强集体协作观念。感受到引导者的苦衷,学会了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课堂教学也就生动起来了。
三、融入丰富的乡土内容,是让高中美术教学活起来的有益桥梁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染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他还认为,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所任教的兴化大地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自古享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无论在文学戏剧,还是建筑书画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瓷器》的学习中,我结合了宋代瓷窑古遗址—西天尾“碗窑乡”进行教学;在《建筑》的学习中,我回放了“江南古建筑之花”——莆田梅园“三清殿”及作为城厢标志的宋代古建筑“古谯楼”;在壁画的学习中,我融入了石室岩的“二十四孝”壁画;在《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学习中,我例举了李耕、李霞等兴化名人;在《雕塑》内容的学习中,我增设了莆田广化寺佛像雕塑、莆田黄石吴府大门外的石狮雕塑等。尤其着重介绍了湄洲岛上闻名遐迩的妈祖雕塑,她那慈蔼的神情、端庄的仪态以及那神奇的故事、美好的人格,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震撼。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谈到过: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该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汪洋大海,如果只局限于几个小岛,美术课程就会变得狭隘局促而无大气磅礴之感。学生生活在不同的乡镇、各得神异,各有所知,乡土教材与课本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日常生活和远足活动中去爱护并弘扬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主动地去欣赏、品味家乡艺术。既提升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生动了课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