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谈网络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作者:严绍伦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美国教育工作者在九十年代提出来的,它源于图书检索技能的发展和演变。由于图书检索技能包含了许多实用的、经典的文献资料查找方法,而计算机则是高效、快速的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所以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目前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曾有过不同的定义方式,但对每一位处在信息化社会的教学工作者来说,应具有的信息素养必须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这也是网络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应该达到的目标。
三、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几个策略
(一)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人的作用总要处在第一位的,教师应该永远是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教育中,再先进的媒体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从而淡化教师的作用,这是一种误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与创造能力,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仍要由教师来组织设计、实施;学生的才能还要靠教师去发现,去培植。因此,不论科学发展到何种地步,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都不可忽视,教师始终处于主导者的地位。
(二)提倡终身学习。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人们受教育的方式、时间、地点大大扩展。以往的远程教育虽然教育面宽、受教人数多,然而由于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信息,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教师不仅仅只与课堂上的几十名学生直接交流,而且可以与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网络为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一个多、快、好、省的先进教育手段。因此,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来临时,每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岗培训提倡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努力转变资源获取模式。
目前,中小学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是差参不齐的,就我县的情况来看,大体有独立开拓型、能动取舍型和被动复制型三种:
独立开拓型:这部分教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掌握了很好的硬件知识和软件资源,能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这些教师大部分是学科知识全面(尤其是计算机知识),信息素养好的青年教师。
能动取舍型:这部分教师素质较好,但硬件软件和软件知识有限、组织运用资源程度较低,只能进行简单加工,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创造性。目前,大部分的学科教师都属于这个类型,其中以各学科的中年教师居多。
被动复制型:该部分教师信息素质水平一般,对于资源的运用,总是希望全部现成,原样整照搬,该类教师以中老年教师居多,其中不乏优秀的、极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后两类教师应努力向第一类教师靠拢,尤其是第三类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教师之间应加强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应乐于向青年教师提供优秀脚本,学习网络知识,青年教师应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经验。因为优秀的教学软件决定于优秀的脚本,而优秀的脚本又决定于教师的素质,只要教师间共同协作,提高认识层次,必定能开发出优秀的教学课件,也必定能加快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四)加强传统媒体的优化组合。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在不少教师中已有轻视传统媒体在教学中作用的现象,作为师训工作者应该动员、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体:具有投资小,使用方便的优点,在教育经费不足,设备添置和设施建设比较困难的地区,特别对贫困地区来讲是非常实用、经济的教学媒体。因此,在教学中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时,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各教学媒体的特征,合理地选择使用,绝不能过分地依赖一种手段而忽视其它手段。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将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长,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任何只重视一种媒体手段而偏废其它手段,或只追求高新设备,而忽视传统媒体的做法都是极其有害的,是与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不相符的片面认识。
结束语:“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年轻一代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我们竭尽全力,我们的教师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于人类的未来具有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帮助我们实现理想方面将起到中枢的作用。”信息技术给广大的教师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已驶入了快车道,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