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内涵建设: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作者:陈荣华
四、加强特色建设,形成办学优势
加强特色建设,包括加强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建设,以从整体上形成办学优势。
(一)形成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高职院校要用创新的思维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并用它来统一全校员工的思想,指导办学实践。在这方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威斯康辛大学创建于1848年,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威斯康辛大学开创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卓越办学理念,使它成为开创现代大学社会服务新职能的旗帜。
(二)开办有特色的专业学科。
学校特色通过专业特色来体现,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山东某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对既有医药知识又懂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1999年与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医药贸易专业,率先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两年在校内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结果学生毕业时,不少人放弃了专升本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就业。除了福瑞达公司接收之外,还有很多大医药公司前来高薪聘任。
(三)培育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专业特色靠教学支撑,通过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来体现。新疆某职业大学的“工学交替”模式:一是时间和空间重叠交替。学生第一、三学期在学校上课,第二、四学期结合教学内容在企业实习,实现了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交替;二是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重叠交替。学生在学校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技术训练为辅,在企业实训以技术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三是学生和员工的身份重叠交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学生的身份严格要求,在企业实训期间,按照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要求,整个专业学习期间,实现学生-员工-学生-员工的交替。因为“工学交替”模式的实施,该校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以过硬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全面素质发挥自己的作用。该校被誉为“西部高职教育的明珠、独具特色的育人摇篮”。
(四)实施有特色的教学管理。
管理是与教学并行不悖的重要工作,科学的、富有特色的管理将给人才培养工作以巨大推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率顺畅开展。山东某商业高职院校大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采用严细化标准,加强管理。他们借鉴企业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建立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全员管理的目标管理及考核机制;借鉴企业劳动工资制度,构建起全员聘任、结构工资等用人机制。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使该校永葆活力、持续发展,早在2001年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建设院校,2005年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五、加强师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澳大利亚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专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基本队伍,一般由学院自己聘任,但必须接受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的资格审查。大量使用兼职教师是澳大利亚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对专职教师要求严格,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发展培训。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高职院校的教师,无论在工作任务安排、专兼职教师比例上,还是在行业工作经历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大量长期从事普通教育的教师,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适应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把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引导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
高职院校要引导广大教师认识: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的,需要用市场经济的规则不断改进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适应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服务社会经济。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明确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把打造“双师型”人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分期分批选派任课教师到企业的相关部门和岗位进行学习和锻炼,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丰富,教学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和增强,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走进企业,聘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同志长年处在生产创新的第一线,可以把最新的知识、信息、技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广东某高职院校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开展培训,要求教师通过取得双证书、双职称或离职培训、下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从2005年起就规定专业教师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另一方面,聘请了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目前,该院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71.5%。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除了上述五个方面外,还应包括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重要基础建设。
总之,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中,德育建设,是高职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根本。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学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立足社会,展示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师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高职院校开展内涵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积累、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作为高职院校,在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内涵建设,需要紧紧围绕质量这个核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科学规划,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高职教育在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再进一步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