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探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研究认识与反思

作者:徐庆田




  [摘 要]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较长的历史,这种学习的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为理念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我国的教育受西方教育改革的影响,开始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地反思,于2003年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实行课程改革的实验。当前,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在音乐学科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尝试,并在本文中从探究性的问题情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元化的探究学习方式以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等方面从研究认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在这里与同行们共同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 创造性思维
  
  一、探究性学习的提出
  
  最早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主要是针对科学的教育探究。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五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俄罗斯1957年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激发了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许多课程教材编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其他联邦机构以及私立基金会的资助,五十到七十年代的改革使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广泛的传播。在这期间,音乐学科产生了著名的音乐感教学法,音乐课程是根据著名的《曼哈顿维尔音乐教学大纲》中的“螺旋形上升素质培养大纲”而开设的课程,其中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的教学方法和“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即兴创作,巩固概念(五个环节)”的课堂结构,重视探究性的学习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受西方教育改革的影响,开始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地反思,传统的“知识接受”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逐渐抹杀了学生创造的动力和意志力。在传统音乐课堂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歌唱、听赏和其它的音乐活动,很少给他们自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使学生丧失了鉴赏音乐、批判音乐、创造音乐的信心、勇气和资格。于是2003年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重视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并给探究性学习定义为“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休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研究认识
  
  探究性学习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为“知识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也应该是个探究者。那么在一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实施,下面是笔者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善于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景,提供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因素,都受主题情绪的影响,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个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想和开拓性。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活动真正地“活”起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例如,在《亚洲传统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题为 “我对国家日本民歌和朝鲜半岛民歌风格的认识?”主题的探究课题,让学生收集一些我们的近临国家日本民歌和朝鲜半岛的民歌进行聆听(收集网络音乐或CD、VCD碟片等手段),写一篇自己对日本民歌和朝鲜半岛的民歌风格认识的评论,并且选两首到三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和自己写的评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会收集一些如《 樱花》、《四季歌》、《拉网小调》、〈〈阿里郎〉〉等传统民歌,也会收集到如《卖花姑娘 》、《希望》等影视歌曲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日本的“都节调式”的旋律特征(3、4、6、7、1);朝鲜半岛音乐在旋律上吸收了中国的五声音阶调式(1、2、3、5、6),再加以民族化;节拍上以三拍子为主要节拍的形式的旋律和节拍特点等知识,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它们的音乐风格即兴编写音乐片段,教师可以在钢琴上把学生的进行演奏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日本传统民族音乐和朝鲜半岛民族音乐的体验和对他们的音乐风格的深刻认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理念,更是“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很好的引导作用,是个“导演”,但不是这场“戏”的主角,当然其中也客串一下剧中的“配角”。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音乐教师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往往让学生失去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这一点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音乐教师的关注。例如,在《高亢的西北腔》的教学中当中,我们给学生感受和体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几首民歌,让学生知道和了解青海“花儿“、山西的“山曲”、陕西的“信天游”各自不同特点,其中包括旋律起伏、节奏变化、咬字吐字等,让学生学会辨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并让学生能够归纳西北民歌的风格——旋律起伏较大,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有严峻和深沉,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教师和学生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西北民歌具有这种风格和特征?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环境、传统文化、地方风俗民情、地方语言等方面展开思考与探究,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这节课就失去了深度挖掘和探究的机会。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究行为是没有深度的。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型,其成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首先,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亦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其次,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引起注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多层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聆听、歌唱、奏乐、游戏、模仿、表演等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体验和感受、表现和探究中建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积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在《鼓乐铿锵》这一课中,《锦鸡出山》这首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通过听赏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去描述段小故事、或画幅小画并与其他同学进行相互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也可让几个同学通过自己想象进行创编,把鸡的可爱形象并带有一定故事情节表演出来等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同时学生在感受、体验、思考、表现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把它贯穿各种音乐教学之中,它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