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

作者:段远源 冯婉玲

自编教材(或讲义);各类教材(文字、音像、电子等)配备合理、完备;有自编或选用设计范围较窄、水平较高的相关学科的参考书(或资料)。“十五”期间,在《“十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学校提出“以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为重点,构建研究型大学教学体系”;“结合课程建设及改革,加强教材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编写教材”。2001年起,为配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部署,学校启动了“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即要开发能体现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应的教学媒体、网络学习与讨论资源。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评选办法”中明确规定,应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鼓励教师自主编写并出版高水平教材。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材建设应继续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优秀教材建设、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更新教材内容、以各级规划教材建设促进教材编写队伍的形成,继续组织编写出版一批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专业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学校上下联动,“十五”与“十一五”期间成为学校承担教材任务最重、产出最高的时期,承担各级各类规划教材建设项目693项。
  基于前述努力,目前我校有86门课程入选国家或北京市精品课程,几乎每门课程都有教师自编的教材,其中相当一批教材是市级以上精品教材或规划教材。一些教材编者在编写主体教材的同时,还出版了实验教材、习题指导、教师用书等辅助教材,完成了配套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和任课教师提供了立体化教与学平台,大大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为鼓励教师结合学科建设、科研进展、教育教学新要求,编写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学水平的教材,促进各学科教材建设及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同时形成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内经典的、弥补国内外空白的教材,1988年以来,学校每3~4年进行一次校级优秀教材评选。目前已6次累计评出391项获奖教材。这些教材对国内同学科课程教材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2 要靠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教材
  清华大学建材建设的实践表明,一种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锤炼,需要编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与持续完善,需要众多教材编者的执著努力与团队付出。清华大学不少院系有着良好的教材建设传统,在教材建设中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可能早的把他们纳入到编写队伍之中,使他们有机会在教材编写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样,通过老教师(老作者)的传、帮、带,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高水平、高质量教材的编写者。通过教材的编写,这些中青年教师对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所开设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目前,在“十五”期间学校承担的400多个教材项目中,50岁以下教师担任主编的约占34%;清华大学2002、2003和2007年获准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中,50岁以下中青年编者达到56%。
  就此而言,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编写即是一个典例。学校电子学教研组始建于1956年,童诗白教授任首任主任,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至今已近五十年。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该教研组始终站在我国电子技术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的前沿,以其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出色的教材而享有盛誉。每当电子科学和电子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该教研组都会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及其教材进行重大调整,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引导和推动了我国高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和教材的创新与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本世纪前十年,该团队编写了数十本教材,《晶体管电路》和《晶体管脉冲数字电路》两套教材影响了数代人。童诗白及华成英教授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阎石教授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多次印刷,创国内同类教材发行量的最高纪录。目前这两套教材已分别出版到第四版和第五版,被全国百余所高校用作教材,同时成为这些学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
  教材是体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甚至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教学方向、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合格的教材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体系性、可自解性的特点。研究型大学是大学中的领先者,其教材既应体现教材最为基本的四个特点,又应与研究型大学的社会功能相一致,还应有独创性、先进性和引领性的特点。在相当程度上,研究型大学的教材如果在知识水平、传递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在知识传播的方式三方面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则其对于其他大学的教材建设、教育教学就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引领作用。研究型大学教材的独创性、先进性和引领性既体现在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也体现在教材形式上。研究型大学应是新的教材形式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责任编辑:文和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