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构建全过程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杨金观 李爱民
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事故认定标准、专业实习规范、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规范、学分取得与认定、学习成绩预警等。学校通过科学严谨的质量标准规范和监督主体的有效工作,使本科教学质量处于有效监督状态。在规范教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包括目标确定、质量标准、教学评估、监控运行、信息收集与反馈、调控处理等,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做法包括:适时组织专家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坚持学期初和期中教学检查、定期抽查、编写教学简报、集体会诊、向学院通报等方式,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运行;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提升教学质量;明确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与质量标准,每学年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质量评估;完善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加强宏观教学质量监控;开展学生评教,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组建教学督导员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务处和各学院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分析教学状态,评价教师授课情况。学校专门成立了由离退休教师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现任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成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定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还主动向任课教师提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建议,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定期编写教学督导简报,为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建言献策。近几年来,通过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教、管理人员评教、教学督导评教等多主体、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科教育质量支持机构主要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服务和保障。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管理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柜台式”、“一站式”窗口服务,具体办理学生选课、教学信息发布、借用教室、补课教室安排、学生成绩单打印等一些直接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教学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创建文明窗口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受到广大师生好评。近年来,学校图书馆为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以建设地区性财经文献信息中心为目标,投入了1500余万元对主要馆舍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改造,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增强馆藏资源建设,更新技术设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师生的正常教学、科研以及学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外,学校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源”和“流”的关系,高度重视科研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重视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丰富本科教学内容,以科研推动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以科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以科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了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研究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局面。学校还建立了多种资助形式的助学保障机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是学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为辅助的多渠道、全方位的助学体系。3年来,我校共有989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贷款总金额1875.5万元;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1645人次,发放总金额399.9万元;731人次获得学校特困生补助,发放总金额127.9万元;40人获得临时困难补助,发放金额2.47万元;减免学费131人次,减免金额54.1万元。我校开辟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勤工助学岗位,为7834人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累计发放勤工助学劳动报酬174.03万元。除此之外,我校还广纳社会资源,增加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项目,截至2007年12月,共引进17项集体和个人资助项目,共募集奖助资金463.75万元,累计发放254.6万元,共计868人次学生受益。通过以上措施,2007年我校贫困生受助率达100%。
教育条件保障机构紧紧围绕本科生人才培养需求开展工作,保障本科教育师资与物质条件建设。这类机构包括人事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教学服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后勤管理处、基建处等教育条件保障部门。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精心设计与规划,大力实施校园建设“135工程”,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学经费、校舍条件、实验室、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系统等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为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 教育质量评价信息收集与反馈机构
教育质量评价信息收集与反馈这类机构主要由校友总会、学生处就业中心、综合档案室等部门组成,在全过程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中承担的主要职能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和评价,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归纳整理后反馈给前一级组织机构和学校本科教育决策部门,不断完善生源选拔和培养教育环节的工作。学校自2005年以来,每年进行毕业生社会评价活动,目的是做好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工作,建立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机制。学校还建立了校友资源库信息系统,通过基础数据分析和大规模定期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意见,找出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院校研究部门和教学管理运行部门,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运行效果及经验
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基本建立起了全过程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本科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招生部门负责生源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部门、教育质量支持部门、教育条件保障部门负责培养过程质量,质量评价与反馈部门负责将有关质量信息反馈给院校研究机构和决策机构,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使得整个质量保障组织体系互相呼应形成一个回路。全过程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建立运行以来,成效显著。我校培养的毕业生,以“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理论基础厚,动手能力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一度引发媒体对“中财热”、“中财现象”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学校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高层管理者、商界精英和学术带头人,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后培养的大批人才也已成为政府部门、企业界、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的骨干。新一代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跨文化的视野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批毕业生还自主创业,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弄潮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概括起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有效运转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第一,全校各部门对于本科教育质量的中心地位达成了共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许多部门在对于学校中心工作的认识上存在偏差,特别是一些不直接参与本科生培养教育的部门,一直以为教育质量只是教务处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在考虑工作时只是局限于部门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很少从围绕本科教育质量这一中心命题来规划部门工作。通过近几年对学校教育理念、发展目标、办学定位的讨论,尤其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和评建工作的开展,使得本科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深入人心。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开展工作成为制定各部门工作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科教育质量意识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过程本科教育质量组织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第二,按照本科教育过程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使组成机构职责明晰。过去学校各部门在本科人才培养上缺乏有机协调和沟通,出现有些工作几个部门重复做,而有些事情却无人做的状况。全过程本科教育保障组织体系的构建依据“入口一培养一出口”这一流程将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整合,使得各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位置十分明确,同时在各环节中所承担的职责也非常清楚,易于使各部门找到自己在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开展工作。
第三,松散型组织模式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得以协调一致。如前所述,构成全过程本科教育质量组织保障体系的机构组织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分属不同主管领导,在以往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环节之间的脱节和扯皮现象,在反馈和执行方面由于主管领导不同,部门围绕本科教育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影响了整个体系的效果。为了使得这一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和书记任主要领导的本科教学组织委员会,作为一个非实体性、松散型的组织模式,直接负责协调本科生教育质量全过程,组成部门依靠本科教育质量这一共同的工作理念,在不影响归属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