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母语危机下大学语文的出路

作者:闫 石

这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将选读作品与学生需求契合,充实内容,灵活授课,考虑经典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由于课时较短,一套教材不可能在规定时间里全部涉及到,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作品时应充分注意到古今搭配、体裁搭配、内容搭配、读写搭配等。
  关于古今搭配、内容搭配。作为现代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古典文学已经具有了不尽同于古代的现代意义。”应该将中华民族之精髓——诸如人文关怀、重生爱民、平等博爱、行健不息、积极进取、忧国爱民等优秀品质,通过篇篇作品传递给学生。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吾民族所承受之文化,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虽有贤者,势不能不以文学创作为旨归。”中国诗文文学,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历代士大夫的吟咏中历史地承担了文化精神重要的使命,传递出生生不息的民族气息,激励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子,成为他们的人生航标与精神支柱。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此为讲授重心,选择几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瑰宝,一方面融入现实因素,选择能更多地体现近现代中国文化批判传统,吸收西学的探索精神的,特别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意识的作品,可以为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成才观、人生观等的形成提供典范。当代文化既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承载了当代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同时又配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范式,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选择恰当的当代文学作品也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学习效果的实旖。
  关于体裁搭配、读写搭配。所选作品,体裁多样,各有千秋。文学体裁是大家喜闻乐见也易于模仿的,可以作为重点介绍,古典的作品可以多吟诵多体味,尤其是散文与诗歌。可谓是篇篇美文、字字珠玑。现当代文中也多有佳作,而且与现实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较为契合,不妨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拓展,从一位作者介绍到一个时代,从一篇作品介绍到一种文风。当然这需要教师深厚的功底、及时的钻研与巧妙的引导。对于不同阅读需求,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并触发其写作欲望。比如诗歌的讲授,诗歌是最能快捷触动人性隐秘情感的体裁之一,诗歌精神作为人文精神最重要和最高贵的部分,它是一切优秀品格和美好精神的升华和闪耀。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抒情诗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古代,有诗经、汉乐府的古朴纯真、陶渊明及魏晋时期的绚丽玄妙、唐诗的瑰丽豪迈、宋诗的雅致明理、元曲的质朴酣畅。现代,经历了科学与文明思想的熏陶,由五四的新诗体初始,在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诗歌形式层出不穷,诸如象征派、现代派、朦胧派、后现实主义等等,在教学中,立足于诗歌的阅读、欣赏与写作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审美思维,并用个体写作的体验过程来提高表达能力。
  其次,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带入情境之中,建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图文并茂,通过教师的情感引导,可以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目前有不少高校开通了语文网络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范围,利用网络的平台来构建充实繁荣的学习系统。并结合课文实际,选择一些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发言、讨论、甚至争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大胆创新。
  譬如,南开大学的大学语文教学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列。除在教学内容选取上遵循周志强讲的“全、经典、集中”外,南开大学配备了最整齐的师资:2位博士后,7名博士。除一位管理人员外,都是副教授、教授,博导、硕导。学科背景涉及文学理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历史学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南开大学建设了大学语文网络论坛,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阵地。依托这些技术,他们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资源开发的体系,开设了4个大学语文教学网站,一个是面向全国的门户网站——大学语文在线:与高教社合建的服务网站,购书、提供资源等:4a教学平台,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业、讨论、自学;大学语文BBS,等等。互动的方式有助于激起学习的激情,这恰恰是大学语文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