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以学生为本精品课程评建机制探析

作者:唐 文




  摘要:注重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是现代课程研究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评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的综合效益,应以先进的课程评价理论为指导,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精品课程评建理念,加强有助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整合性精品课程建设,并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和管理人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激励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精品课程评建机制。
  关键词:学生;精品;课程;评价;建设
  
  我国的课程评价研究和实践是在西方相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并形成丰富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的。目前高精品课程评价模式是沿袭传统课程评价方法,借鉴现代课程评价模式,汲取网络课程评价技术形成的综合性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是由评估专家通过浏览课程网站,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和特色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对课程建设的综合水平进行全面评价。自2003年高等学校开展精品课程评价与建设以来,国家精品课程评价为推动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但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其一,评价主体有待扩展。目前精品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大学教授和教育管理者,学生和教师以及相关社会权威人士较少或基本没参与课程评价,评价标准更多体现的是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思想意志,评价的目标倾向于得到专家认可,较少关注教学一线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和要求,精品课程的评价主体较单一,评价角度较狭窄,评价视野较局限。其二,评价方法有待完善。统一的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很难关照到各类学校的特点而适合各类学校的实际;完全依赖远程网络评价,专家只看到虚拟课程教学环境,缺少在真实情境下现场教学观察,无法直接与师生交流,获取的评价信息有一定局限;过于强调量化的统计数据倾向削弱了对课程的人文价值等主观评价,较难立体地反映课程质量的全貌。其三,教学效益有待提升。精品课程可供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共享资源还不够丰富,课程内容的补充更新还不够及时,精品课程为学生服务的实用价值和整体效益还未充分体现。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内涵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如何借鉴现代课程评价理论和课程研究成果,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精品课程评建机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综合效益是亟待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借鉴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程评价理念和实践
  
  1 尊重个性的学生中心课程
  按照课程的分类理论,学科中心课程强调要根据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来组织课程,特别注意科学概念、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在课程中的作用,社会中心课程强调对社会的适应,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而20世纪美国学者罗杰斯等人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中心课程,则更推崇课程的人本化,注重为学生设置综合学科的整合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学生中心课程论理论认为,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反映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各种需要,体现课程的社会工具性,更应遵循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需求,充分重视学生在课程价值上的主体地位。
  
  2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实现新旧知识、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积极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教师和学生全渠道型交往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
  
  3 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计划、内容、质量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对课程改进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作用的评判,发挥对课程评价的目标和方法的导向作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课程评价更相信实验处理的方法,把精力集中在实验的量化结果和影响上,放在通过具体客观的测验所证实的学生成绩上。而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的课程评价则强调将通过与参与者交谈和讨论所获得的材料作为评价的依据,更重视运用质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收集相关证据,关注评价课程是否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心智和人文精神,是否改善了学生的自我概念。
  
  4 人本主义的回应性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主要通过评价理念、评价目的和操作方法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者的价值取向和功能追求,反映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动向。在各种课程理论和评价模式中,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太克提出的回应模式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是,在目标上主张评价应反映课程的先在因素、实施因素和结果因素等课程的全貌,在方法上强调主观性信息的重要性,提倡自然的与非正规的观察和交往等定性评价技术。特别重视评价为当事人服务的意识,关注回应评价委托人的需求,力求通过评价者了解所有教学活动相关人员的愿望并给予应答,使课程评价能反映学生和家长、教师、课程专家、社会权威人士的多元价值观。
  
  5 以学生评价为核心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
  在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是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意识不断被强化,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学习成效的动态监控成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调查,比较学生对总体课程学习经验满意度,获取他们在就读期间课程学习的经验。学校通过收集本校学生课程学习经验的数据,在院系、专业之间进行动态的比较,或与其他高校、甚至地区性、全国性的学生课程学习经验比较,从而明确学校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政府在此基础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形成大学教学质量绩效指标的重要依据,用以监督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课程学习经验评价,成为建构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精品课程评建机制
  
  1 确立以生为本的精品课程评建设理念
  精品课程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遵循正确的教育规律,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示范作用,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实现为学生服务的课程功能。
  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其一是通过需要评价,了解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把握课程是否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能否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课程设置奠定重要基础。其二是通过诊断评价,确定课程实施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比较不同的课程方案的优劣,判断课程有效性、适用性和独创性,为改进课程提供决策依据。而学生直接参与课程评价是实现上述功能的重要基础。只有得到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和认可的课程,可纳入精品课程。只有在满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