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开展专业认证 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作者:郑秀英 姜广峰 付志峰




  新近一份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工程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训练,工科学生一般都缺少对工程设计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的理解。工程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主要特征是侧重于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课,而学生工程训练实践太少,没有解决好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工程教育显示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去工程化色彩:科学理论教育日益中心化,工程实践训练逐步边缘化、形式化。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不足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5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工程背景
  认证指标中要求“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工程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现在我国从事工程教育的大部分老师是本科毕业后读研,取得相应学位后走上教育岗位的,非常缺乏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严重影响工程教育质量。
  
  三、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举措
  
  1 明确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在工程教育中,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即培养工程师的毛坯即“未来工程师”,而不是“现成的专家”。专家提出,21世纪的工程师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在实践、理论和计算三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训练。这三个方面包括:第一,要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知识,不仅在工科教育方面,还应包括人文教育方面;第二,要有扎实的理论训练,学会一种严格的思维方式,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强化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计算,计算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一个很重要的联系。这种三角形的结构关系,构成了工程师完整的知识结构。
  未来工程师解决现实中面临的问题的职责要求他们必须研究各门科学及其应用,各种资源及其转化,人类社会及其需要。为此,接受工程教育的大学生上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显得尤为重要。工程教育有必要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制订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着眼点应该是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增强后劲。
  按照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各个层次的工程教育都需要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教育。工程教育应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按照培养现代工程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将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课外活动的各个方面。工程教育内容的整个体系,应当由目前的科学技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相对单一的体系,发展为能够兼容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社会发展等诸方面,体现时代综合发展的体系。课程体系中增加市场与经济、环境与发展、人文与道德等课程门类。同时应加强设计教育和工程训练(包括工程试验与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实践训练应由局部到全局,循序渐进,始终不断线。设计教育则通过项目并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重在培养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及分工协作的精神。由此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活化,真正理解工程的本质,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创新品质、自学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2 加强企业参与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才能得以提升。
  
  3 重视学生工程素质教育,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机会
  为实现认证指标中关于“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的目标,学校要重视学生工程素质教育、密切与工程界联系,将实践教育贯穿于工程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实践动手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动手、综合、实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从一入学开始,就应聘请工程界领域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介绍本专业工程领域的概况,把学生领进工程领域的大门。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配合课程教学开设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各种课程设计等多项专业领域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听取工程类报告,对学生参加科研、工程设计等活动进行学分认定。建立各种学生创新活动场地,供学生课外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举行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工程竞赛,形成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育人环境,系统地推进工程素质的提高。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密切与工程界的联系,我们建立起一大批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室、交叉型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保证教学实践环节的正常进行。其中,与企业联合、启动合作教育项目是加深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理解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的好办法。
  
  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工程教育是培养人才,工业企业则是使用人才、发展生产力;企业追求最大利润,工程教育往往追求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善于求解企业与教育利益趋向的共同点,建立一套高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与各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有效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同时,企业和行业提供的各种信息要通过专业认证及时渗透到学校,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教育部极力主张高等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要努力加强企业参与度,建立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工程教育必须面向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只有双方通力合作,工程教育质量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培训和改造师资队伍自然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应该鼓励和支持大学工科教师到企业兼职,建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的制度和办法,规定工科教师必须有工程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历。大学也应该吸引企业优秀的工程科技人员到大学任教,并通过制度保障的方式建立企业鼓励优秀人才到大学任教和接纳大学教师兼职的机制。
  工程活动是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工程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而培养造就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工业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责任编辑:余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