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本科教学

作者:吕林海 汪 霞 崔 军




  摘 要:大学本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探寻高教实践情境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和已有问题,是我们在真正意义上构筑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起点与实践根基。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本科教学;问卷调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本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大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从已有的理论研究看,对于创新型大学教学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与课程观等,学术界已有较为成熟的观点;但对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究竟是如何理解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展开实际的教学活动、如何看待创新型大学课程与教学等,尚缺乏必要的调查实证研究,这显然不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化与实践探究的拓展。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对江苏省部分高校的教师问卷调查,试图就创新型大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相关议题展开辨析与讨论。
  
  一、研究对象
  
  为增强样本对于整体问卷结果的信度,本调查采取的是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即将所调查的高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型大学-A校、研究型大学-B校、普通教学型大学-C校,同时,在各个大学内部随机抽取在职教师各40名展开问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确保了样本分布的均匀性及其总体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4.17%。各校的具体样本数为:A校36人,B校39人,C校38人。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63人,占55,75%;女性50人,占44.25%。从样本人群的学科分布来看,分散度也较大,如哲学11.71%、经济学5.41%、医学1.80%、法学5.41%、教育学10.81%、文学2.70%、历史学0.90%、理学18.92%、工学21.62%、农学1.03%、管理学16.22%、其他1.67%。总体来说,样本的整体分布较合理,随机抽取的样本涵盖了各个学科,从而有助于提升问卷调查结果的信度。
  
  二、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是在国内外关于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已有研究基础上展开设计的,并经课题组反复商讨、多次修订后确定。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对创新人才的概念与内涵、教学实践、课程结构设计、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试图通过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考察教师对创新型大学教学与大学教学质量之间关系的观念与建议。
  问卷的分析主要采用整体数据分析与分类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我们试图基于调查学校的总体数据结果分析创新型大学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真实境况;另一方面,通过对调查高校之间的数据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加细微地审视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境况差异。这种总体分析与局部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教育实境中教师是如何树立创新型大学教学理念,采取哪些方法,由此提供给笔者对相关问题的理性分析与探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态度与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93.69%)都听说过“创新人才培养”这一说法,而从三所高校的比较情况来看,彼此之间差异不大,如A校为91.18%,B校则为92.31%,C校则为97.37%。但在“大学的课程与教学应当以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基本目标吗?”这一调查项上,三所高校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A校的所有被调查教师都一致赞同应当以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B校的赞同度为98.62%,C校的赞同度降至70.58%。B校和C校的所有选择“不应当”和“无所谓”的被调查者都一致地将选择的理由归结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知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才是具备创新能力”。由此可以推断,与教学型大学相比,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对于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同程度更高。
  在“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这一调查项(可多选)上,69.37%的教师选择了“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92.79%的教师选择了“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74.77%的教师赞同“自由发展的、积极的、健康的个性”,64.86%的教师选择了“积极的人生价值和崇高的奉献精神”,63.96%的教师选择了“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60.36%的教师选择了“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由此可见,教师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持相当一致的意见,而对其他的各个选项也有较高的认同度(均超过了60%),这也说明了,大学教师普遍赞同创新人才应当具备复合性的、多元化的基本素质与个性品质。
  
  2 对于创新型大学教学现状的基本看法
  在“您认为现在的大学教学普遍地是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基本目标吗?”这一问题上,1.80%的教师认为“完全是”,16.22%的教师认为“基本是”,选择“一般”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4.23%,而选择“基本不是”的则上升为45.95%,1.8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根本不是”。从总体的数据分布来看,教师对创新型大学教学的现状基本上持不乐观、不满意的态度。
  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来进一步考察教师对创新型大学教学现状的基本看法,即:您认为,现实教育情境中,阻碍您真正展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什么?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教师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高”、“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在科研而不是教学,没有必要投入大的精力”这两个选项上有着比较大的赞同度,前者为32.43%,后者为35.14%。此外,17.12%的教师则认为“同事之间、学校内根本没有这个氛围”,而另有14.41%的教师将阻碍因素归结为“觉得自身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都不够”。而从三所学校的对比情况来看,数据结果呈现出有趣的差异。作为江苏的两所研究型大学,A校与B校的教师都较为一致地认为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在科研而不是教学,教师没有必要投入大的精力”,A校认同这一选项的人数占A校被调查人数的47.66%,而B校则达到51.28%。相比之下,教学型大学的C校,被调查教师则把阻碍的原因归结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高”,持此观点的教师达到52.36%,而仅有12.23%的教师将原因归结为学校过分看重对教师的科研考核。这一统计结果说明,研究型大学更加关注教师的科研而不是教学,并以科研成果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衡量标准,这就导致教师不愿意花费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这显然不利于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而普通教学型大学对本科教学关注有加,对于教师科研的考核压力相对较低,因此教师相对愿意在教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