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本科教学

作者:吕林海 汪 霞 崔 军

工程职业教育也要向学生提供一种宽广的、更为普通的高等教育,要为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动机、能力和知识基础做好准备,要用更加“整合”或“集成”的课程观念去重组课程内容和结构,要使学生在宽厚的知识积淀与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生成具备创新品质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无论何种类型的大学,都应当以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与行动基础,从而为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生成提供坚定的理念支撑与持续的实践给养。
  
  3 教学与科研:加强协调,整合二者的关系?
  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一对突出矛盾,这在研究型大学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教师在问卷设置的开放性问题上都表达了如下的类似观点: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质量的本科教学是一致的,但要促使教师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展开高质量的本科教学,改变当前存在的科研至上、科研为本的考评机制,建立教学与科研同生共进、彼此融合的学校文化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本文笔者张红霞教授关于本科教学质量的全国性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那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国际经验已经充分证明,研究型大学一定不能以削减科研为代价来加强教学,而是要设法根据本校及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课题研究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整合教学与科研,进而有效、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设立了很多的“本科生早期研究计划”,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研究型学习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了大学本科教学的改革;哈佛大学近几年设立了高年级本科生“助研计划”,让本科学生成为教授的科研助手,尝试通过专业教学与科研课题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本科教育质量。
  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建立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彼此联系,所缺的不是观念认同,而是制度保证、经费支撑。首先,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图书资源、课题设置、教师奖励等方面给予研究型大学以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国际与国内的很多研究充分表明,那些在教学改革方面投入很大的高校,学生的满意度及其培养质量均比较高;其次,学校应当在制度层面保证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例如,要鼓励教师吸纳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要提倡本科研究性学习与“本科生科研计划”,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考评制度,提升教学型教师的学术地位等。笔者认为,只有当科研与教学交相辉映、彼此共生,才能在高校内部真正树立一种高品位的学术文化,并以文化塑造人,以研究提升人,以教育培养人,最终形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运转机制。
  
  (本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型大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06AIJ0090006,主持人为汪霞教授)
  
  [责任编辑:张冬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