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四维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与实践

作者:薛素铎 李庆丰 李振泉 赵一夫 刘晓慧 王 辉

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在加强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科研实验室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工作。
  (3)完善四级科技竞赛网络,深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在继续保持实践教学特色的基础上,深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基地建设,构建学校、北京市、国家和国际四级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络,建立课外科技活动专家库,为学生提供特长展示和个性发展的平台。近四年来,科技竞赛连续取得不菲的成绩:一方面,学生参赛的覆盖面逐年扩大,2007年共有2600余人次参加各类竞赛,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这些竞赛,对于发现、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07年,我校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17项,其中国际奖2项、国家级奖42项、北京市级奖73项。
  
  
  4、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基本上构建起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可以概括为:全过程、各环节、多方法三位一体式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定教学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收集与分析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教学质量的检测与评价,信息反馈及调节与控制。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1)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明确教学质量发展目标以后,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探索,使评价标准走向科学化。先后建立了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考试等全部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基本上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部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每学期除了根据评价标准对各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外,每学年还有其质量监控的重点。
  (2)构建“一条主线,三个阶段”的全过程监控模式。“一条主线”即“全程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条主线;“三个阶段”即是纵向时间上根据学期日历形成三个质量监控的重要阶段:第一阶段,6~7周教学检查,第8周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改进后期教学工作:第二阶段,第13周“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评管”:第三阶段,第18周,校职能部门及专家到各学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水平考察评估。同时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过程质量管理的模式,如毕业设计形成了从开题、中期检查、答辩、优秀论文答辩以及送校外评审的惯例和制度。
  (3)构建以“学生评教”为代表的评价方法体系。如学校各部门领导的开学周的教学秩序检查、专家现场听课、观察,学生、教师约谈,问卷调查,督导信箱及时反馈等多种方法:形成了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相结合,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评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责任编辑 文和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