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试论如何构建英语学科专业特色

作者:杨颖育




  第一,专业技能。由于语言学科的特殊性,本院数十年来坚持小班教学,“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均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每班的学生人数仅30人左右。这样,便能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语音练习和语言应用机会。在扩招形势严峻的今天,这一教学模式成了我院确保教学质量的一大法宝。听、说、读、写、译领先,以教改促教学,不断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为了加强基本功训练,本院长年聘请外籍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长期以来,“英语口语”、“英美概况”、“英语写作”等课程教学任务,一直由外籍教师担任。
  第二,职业技能。针对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以教学技能培训为目的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块。除了教师教育课程外,本院还坚持实践,面向社会,以实习促进职业技能学习。本院通过同广元实验中学校等32所学校签订协议,将这些学校列为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坚持实践,面向社会,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学习。
  第三,创新能力。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本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鼓励学生创新,以科研促人文。在学校的“福特PHE科研创新”等科研创新项目中,本院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与基础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完善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四,面向基础教育。本院英语专业的建设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打通高校与中学之间的壁垒。一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本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派到中学学习。二是同有代表性的中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良好的教学科学研究关系。三是通过承担四川省教育厅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加强同基础英语教育的联系。四是通过组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加强同基础英语教育的联系。
  针对学生基本功薄弱的问题,我校师范类英语特色专业特别注重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我院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发挥学生主体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确立了“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和“英语语言学”为主干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学生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脱节的问题,我校英语特色专业将实践教学视作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使其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机会。我院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其作为我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双周三由我院组织30名学生前往开展“英语广场”活动,主要为英语教学与联谊。同时我院青年志愿者还参与了多项大型活动的接待工作,如2004年8月17日第19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2003年11月“联合国农村远程教育研讨会”等。
  针对师资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中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思路,对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直接承办的“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以及受四川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处和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委托指派,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了2004年“送教下乡”、2005年“送教下乡”、2005年“高等师范院校英语学科教学法教师研修班”和2006年“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从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和教师的需求出发,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
  
  三
  
  为切实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师范类英语特色专业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为主,以英语教师教育为办学特点,同时加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造就一批既能适应基础教育落脚点又能适应高等教育的服务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外语专门人才。按照“以人为本、制度先行:质量优先、全面均衡”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我院积极争取和在省、校有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我院作为四川省外国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有利条件,先后成功申报国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重点项目、教改项目包括:《中学英语本土化、多元化教学途径研究》、《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英语特色专业本科(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中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中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操作细则及方法研究》、《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与四川英语教师培训》以及《多媒体条件下的基地班教学模式新探》等。上述教学改革项目的成功立项并顺利实施,为我院人才培养适应我国,尤其是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外语教学和师资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提供了行为先导和理论支撑,为西部兄弟师范院校在外语人才培养和教育学改革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示范。上述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院教学水平的提升。而教学水平的提升,则为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了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在实践各级教学改革项目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以我院省级、校级和院级精品课程为依托,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管理工作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已建成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7门。我们同时还鼓励学生课后使用课程资源中心设施,使用维格教室辅助教师教育实习,使用智能录播系统开展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使用学生自主学习软件。2006~2007年,我院有12位教师获得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为了主动适应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对所有师范专业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训练和微格教学训练,举办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全面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社会广泛欢迎。他们大多数工作在英语教育的第一线,现已成为高校和中学英语教学等战线的骨干。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各种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和活动。学院安排专门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并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日常培训,并在比赛期间随队指导。同时,由学院牵头,我院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与其他高校、其他院系的学生开展经验交流和模拟竞赛等活动。比赛结束后,学院都会组织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在全院开展讲座和交流,介绍赛况和心得,使我院的优秀学生层出不穷,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不断。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杯”英语辩论赛西南片区第一名,及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