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精细化管理与质量文化建设

作者:李 旦 赵希文




  摘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质量文化,突出了“严”、“实”、“精”的管理理念,是高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和灵魂。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必须首先加强制度层面的质量文化建设与创新,必须依靠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必须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贯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战略思想,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必将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质量文化:全面质量管理
  
  世界一流大学必有一流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的哈工大,在88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其中包括以质量为中心的质量文化。进入新世纪以后,哈工大正在逐步完成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并探讨如何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总结与凝炼,更加强调和注意发挥大学精神、价值观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师生行为的无形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氛围。面对当前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学校充分认识到一流的管理水平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必要保证,适时提出了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战略思想,加强了质量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质量文化
  
  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它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物化形态,它的价值导向决定着一个人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质量文化直接显现为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高校质量文化是高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和灵魂。
  高校质量文化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凝聚在高校物质设施中体现高校质量管理理念的外化部分,包括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技术、环境质量等。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精神文化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质量管理哲学、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美学意识、学校风貌、教育理念等。高校质量精神文化,是质量意识形态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是质量文化的源泉。
  我校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质量文化,是对“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重视质量文化建设。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思想,历经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这一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优良的办学传统,已为历代师生和校友认同。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规格严格”有两层意思:首先要有“规格”,其次要“严格”遵守。功夫到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肯下“功夫”,二是功夫要下到点子上,下到足够的程度。“规格严格”与“功夫到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有“功夫到家”,“规格严格”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
  学校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严”字当头,“实”在其中,既有“严”的要求,更强调求“实”求“精”,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具有传承性。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质量文化,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办学传统。精细化管理要求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注重质量,注重效益,精细过程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突出了“严”、“实”、“精”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管理效果要达到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要求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学校的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尽职尽责,管理到位,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就是把功夫做到家。
  
  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建设与创新
  
  经过几代哈工大人的努力,特别是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校已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加速学校发展,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和学校面临的困难、矛盾、问题和不足以后,学校在质量精神文化层面上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内涵建设的任务。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必须首先加强制度层面的质量文化建设。近年来,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并深入开展教学管理实践,奠定了全面实施本科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优化培养方案,实施柔性的学籍管理。学校以精英教育为目标,注重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根据不同专业的办学优势制定“厚基础、增后劲”与“强化专业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中上手快”两方面兼顾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更好地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建立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柔性化学籍管理制度,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教学运行质量,我校于1996年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准则和教学管理干部工作准则,规范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准则及对责任事故的处理办法,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教学工作规范,又先后制定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考试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于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立教学带头人制度。我校于1997年创立了“基础教学带头人”制度,按课程选拔,待遇与博导相同,很好地稳定了基础学科教学队伍。后于2001年扩展到专业教学,更名为“教学带头人制度”,按课程或专业方向选拔,吸引了一批博导将工作重心投向教学。“教学带头人”制度对于鼓励教授上讲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教学优秀奖”跟踪考评制度。为鼓励中青年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积极性,我校于1994年建立了“教学优秀奖”制度。1998年,学校改革教学优秀奖申报办法,实行提前两年申报,教学督导专家跟踪考评,调动了参评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性。
  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了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立志成长为新一代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的指导作用,以老带新,培养接班人,学校自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这一活动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