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作者:马 放 崔崇威 任南琪

项目内容及项目组人员构成看,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争取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科研项目,不仅可以获得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而且能较好地促进相关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研究基地的建设。我们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名师以及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为突破口进行师资建设,通过争取项目,不仅有可能获得学科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和条件支持,获得大成果,培养大学者,同时,在项目申报和评审过程中,还可以获得有关学科研究方向和突破点的合理性的评价信息反馈,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扩展学术影响。项目获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校的学科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学科部的绝大部分教师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每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与本科生人数相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我们改革实践的基本任务,由于每年博士生、硕士生有相当一部分要充实到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去,因此在他们培养计划中明确有相应的环节。让他们参与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可以锻炼教学经验,而且可以促进知识的更新。更主要是他们的学缘结构,通过他们向本科生传递不同的文化理念,对于本科生开辟思路,了解社会均有帮助。
  
  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成效
  
  1.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成效
  本学科群五年来,先后培养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跨/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和水质工程学)和黑龙江省精品课程1门(水分析化学)以及黑龙江省教学创新团队1个。
  
  2.学科群建设成效
  本学科群获得教育部2007年环境工程领域人才创新试验区称号;200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新增“城市水资源”“环境微生物”两个博士点和“微生物学”硕士点,这些学科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极大促进了学科群的发展。形成了工程特色鲜明,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整体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在部分学科方向处于国际先进的学科。“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审,“环境科学”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基于本学科群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3.学科群对相关学科的拉动作用
  本学科群在国内同类学科已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学科群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国内其他院校同类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相关院校在解决本地区环境问题,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上有较大益处。另外,学科群的发展也会带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内其他院系相近学科的发展,例如,生命学院的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和理学中心化学类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发展。同时,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布局优势带动并促进威海分校海洋环境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发展,也为哈尔滨年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环境学部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科研平台和创新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表明: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明确学科方向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整合教学与研究资源可以其提高利用效率,不仅有利于新兴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形成,而且对于提升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