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

作者:孙莱祥 张晓鹏

深入的探讨。这里,我们将努力抓住一些主要因素来研究。
  1,根据以上所说,我们抓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反映现代教育发展观的核心,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关注学生发展的质量观为主线分析影响因素。
  2,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教学的多样化,由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各不相同,衡量其本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也不同,影响其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有差异,所以我们要用分类研究的办法,如新建院校侧重于“合规定性质量观”,部分“211工程”高校和地方应用型院校更多选择“合需要性质量观”,“985工程”高校、“211工程”建设的学科特色学校,更多选择“合发展性质量观”。
  3,我们已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高等学校都具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即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质量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什么是学生的发展能力?我们认为它应该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既适应当前又适应未来的能力。现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其次,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探索知识、探求真理的能力:第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工程教育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据瑞士洛桑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主要国家《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我国在49个重要国家和地区中总体排名在中间水平,但有两项指标比较落后,一是中国的创新能力排在第43位,二是国内劳动力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合作工程师,中国排名第49位。可见,培养创新能力是何等重要!
  美国著名华裔教育家马里兰大学教授刘全生认为,当今的中国大学最需要的是“三创”,即创意、创造、创业。创意要有新观念、新设计;创造是指动手能力,有新发明、新技术;创业是指开创事业。要是前两项比较弱,创业就几乎不可能。中国的大学生忙着就业的多,想着创业的少。所以,要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主动适应现有岗位的就业能力,而且具有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创业能力。
  4,从课程视角思考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它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色的基本途径,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环节。
  5,美国两位学者1987年提出的“本科教学优秀实践的七原则”:
  (1)师生课内外要经常交流(课堂内外师生经常接触是影响学习动机和参与的重要因素);
  (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和孤立地学习(集体努力比个人努力更能促进学习,合作可以提高参与意识以及与别人交流的意识,使思维更敏捷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4)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懂了什么和不懂什么,对学生能力要及时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对自己现有知识和能力作出评价);
  (5)强调完成任务的时间,即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利用时间;
  (6)向所有学生——不管是基础差的还是好的学生——转达对他们抱有很高期望的信息;
  (7)尊重学生天赋以及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
  可以看出,这七项原则都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很值得我们参考。
  同时,对于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与我国主要是从宏观研究不同,国外学者侧重于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例如,我们研究师资因素,更多注重教师的学历、职称等,国外更多注重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
  
  四、研究型大学(主要指“985工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复旦大学为例)
  
  1,复旦大学在教学改革方面所作的探索
  20世纪90年代初,复旦大学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为主要出发点,提出“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提高能力,增强适应性”为教学目标。本科教学四年中,前两年打好基础,后两年分流培养。
  1994年学校提出了“通才教育,按类教学”的教学理念,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对全校课程体系作了大幅度的改革,将全校60个专业按12个大类设置课程,把课程分成“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尽可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力图将专业知识同邻近学科的知识结合,并沟通前沿学科信息。同时,加强实践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
  进入新世纪,学校适时提出了构建有复旦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适应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2002年提出实施文理教育的构想——由按类教学向大文大理教育转变,全面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课程按“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设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形成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具备合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构;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适应和发展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外语能力。2005年为开展通识教育,学校成立了复旦学院,本科生进校第一年不分专业进入复旦学院,接受通知教育。与此相应,在综合教育课程模块中设置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从按类教学到文理教育,再到推进通识教育,这是一个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反映了复旦大学对人才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
  2,研究型大学要构建探索型本科教育
  探索、研究和发现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尽管处在不同的探究水平,但都应是发现者,他们都把探索知识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种探索精神,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大学的各个学科联系起来;正是这种探索精神,把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大学的各项功能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应该表现出较强的科学研究特色,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探索精神。
  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卡斯佩十分信奉并一再引用德国教育家洪堡的名言: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并不是“学”,大学生必须独立地去从事“研究”,至于大学教授的工作则在于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再指导并帮助学生去做“研究”工作。卡斯佩认为,大学的基本使命就是探索知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基本的假设和惯例提出质疑和挑战”。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多种探究中去,在那里教与学、教学与研究、知识的交流和发现被结合为一体。显然,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大学的科学研究,了解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是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