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大学交互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作者:李长萍 张力跃 何云峰 郭晓丽 赵志红

造信息时代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使我国广大教师和学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生存环境,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实践探索
  
  1 创设交互性教学环境,构建交互性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2002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利用校园网络构建了交互性网络课程教学的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学校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运行“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专用网络化辅助教学系统教学的基础上,2005年,课题组受学校委托在引进中国教育科研网推广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交互性教学”改革实践,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搭建了新平台。同期,还引进了Teaching Cast Pro网络视频教学系统,建成了学校数字化教学素材库,包括种植、养殖等各专业领域的视频素材300余部。建立和完善了精品课程网站,包括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等。自2002年以来,先后投入25.6万元资助了140门课程研制和引进多媒体课件,目前已有120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认证,不断上网发布,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资源和条件。另外,还创设教师个人主页、校园BBS、教师留言簿等。
  
  2 加强交互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防止由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满屏灌”现象出现,在保留传统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教具等)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制定培训制度、采用参与式培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建立培训网站等方式,先后举办4期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教师351名。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及多媒体教学竞赛,在全校营造了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
  
  3 引入交互性教学理念,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实践
  以交互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引领大学课堂教学,要求达成四项变革目标:即实现教学目标的位移,要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培植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实现教学伦理的转型,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涌动、相互创生、共同发展过程;实现教学秩序的重建,使教学真正成为教育的基本途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变,强调合理运用技术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传统单一的讲授为讨论、协作等学习,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此,2003年,课题组申报了校级“大学教学法研究”课题,下设12个子项目,50多位教师积极参加,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方法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在实践中大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渗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图解教学法、工具剖析法、反馈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等多种新教学方法。英语系的老师们通过运用交互性教学精减课时,将传统单一的英语教学改为英语自我局域网学习、英语阅读和英语听说三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局域网中的各种资料和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和听说相结合的启发式情景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对交互性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前期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2004年底至2005年,课题组受学校委托起草了《关于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交互性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个案,根据交互性教学的特点,引入ISO质量管理思想,建立了交互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于2005年9月份全面启动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交互性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校园网开展学生讨论、提交作业、辅导答疑、测试等,实现了师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师生与媒体交互,课内与课外交互,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120多门课程的教师参与了交互性教学改革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师生们的积极性。
  
  4 设计实施了“导学→自主学习←辅学”的交互性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包括三个互为作用的过程循环:一是教学模式运行策划,即制定教学模式运行的方案、配备资源和条件。二是教学模式实际运行。在山西农业大学2000、2001年的创新教育实验班及03级公共管理事业专业班,实施了“导学→自主学习←辅学”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三是建立教学模式运行的管理机制,保障教学模式有序运行和不断完善。其模型的操作方法是:
  “导学”: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采用恰当的媒体表达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内容上和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导学的实质意义是教师变“教”为“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表达的是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习者、把学习者进步的责任交给老师的现代教学观。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觉、主动进行的学习。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知识、能力、素质基础的自我认识、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学习目标、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进度、自主完成学习计划和任务、在自主性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效率和能力。自主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体现了使学习者“学会学习”的教育价值。
  “辅学”: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辅助,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辅助内容的提供、教学管理的服务、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指导、学习者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
  大学交互性教学理论框架的建立,为“导学→自主学习←辅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经过实践验证,大学交互性教学,不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而形成一种更加高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而且为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 杨裕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