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大学的兴起》与“大学之魂”

作者:刘小英




  摘要:中国近代的大学是按照西方大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早在12世纪,处于基督教信仰笼罩之下的西欧就出现了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最古老的大学,这些大学由简到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本文通过对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一书的解读,论述了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本面貌,以及中世纪西欧大学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中世纪:人文知识
  
  中国自“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已经30年了,国内各大媒体对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进行了密集的报道。30年间,重新恢复的高考制度和逐渐规范化的大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学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它不仅对于传播知识、提高国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塑造人文精神、培育国民的道德情操和崇高信念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这件事不禁联想起中国人在一百多年前创办大学的情景。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前后,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如自强学堂(1893)、北洋大学堂(1895)、南洋公学(1896)、京师大学堂(1898)等相继产生,从而揭开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序幕。毋庸置疑,中国最初的这些大学都是以西方大学作为范本的。除了洋务派人士所创立的这些官办大学之外,一些西方教会在中国所创办的大学,如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更是西方大学在中国的直接翻版。中国早年的一些教育家,如吴稚晖、蔡元培、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等,也都是以西方大学的教育模式来建构中国大学体制的。就此而言,中国的大学制度,正如现今流行的另一些现代化体制(如市场经济、民主制度、法制体系等)一样,最初都源于西方。
  西方的大学源远流长、由来已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基督教信仰一统天下的12世纪,西欧就出现了现代大学的滥觞。西欧的大学,尤其是法国、英国等地的大学,最初都是在基督教会的扶持之下发展起来的,它的雏形就是教堂学校或修道院。如中世纪西欧最享有盛名的巴黎大学,其前身就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大学已经成长为一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强大社会力量,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形成了与教会、国家的三足鼎立之势。大学从强化基督教正统信仰的堡垒变成了滋生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温床。如果说13世纪的大学培养了一些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理论台柱(如托马斯·阿奎那、波拿文都拉、邓斯·司各特等),那么十五、六世纪的大学则产生了一批激烈批判基督教传统的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如伊拉斯谟和马丁-路德)。
  关于西欧最初的大学发展情况,正如中世纪的其他社会问题一样,由于年代久远和资料匮乏,仍然处于扑朔迷离的状况中。在西欧早期大学研究方面,美国著名的中世纪史专家、在哈佛大学执教近30年的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教授(Charles HomerHaskins,1870—1937)无疑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人士。这位32岁就出任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的著名学者,不仅把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向前推至12世纪(他的一部代表作就是《十二世纪的文艺复兴》),而且通过对大量原始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情况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研究。哈斯金斯关于中世纪西欧大学研究的一部代表作《大学的兴起》(The Rise of Universities)(该书是以哈斯金斯1923年在布朗大学的三次讲座为基础整理而成)对西欧最早的大学发展、中世纪的教师与学生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又饶有趣味的探讨。该书的中译本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7年4月版,梅义征译),它使我们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总体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读完哈斯金斯教授的《大学的兴起》一书,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留下了三点深刻印象:一是关于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二是关于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本面貌,三是关于中世纪西欧大学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就第一方面而言,哈斯金斯在掌握大量原始手稿、书信和其他材料的基础上,为我们描述了西欧早期大学的形成过程。从11世纪末叶开始,由于东西方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这既与十字军东征有关,也与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由于商业和文化等原因与阿拉伯人的密切交往有关),那些在西欧湮灭已久的古典文化成就,如亚里士多德哲学、欧几里德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以及罗马法文本等,纷纷流回西欧,从而开启了“12世纪的文艺复兴”。在这个知识复兴的过程中,西欧的大学也应运而生,在一些零散的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普通研究班(StudiumGenerale)。这些普通研究班的联合体被称为Universitas,但是它最初的含义只是指一个行会式的学生社团或师生社团。在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和萨勒诺等地,在11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法学教育和医学教育为主的大学雏形。而在12世纪的法国,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巴黎大学。1200年,巴黎大学获得了国王颁发的王室特许状,从而使大学向学生所颁发的结业证书(学位证书)具有了法律效力(这种证书后来成为学生在欧洲各大学执教的必要凭h2)。刚建立的巴黎大学包括四个学院,即人文学院、教会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人文学院是教师人数最多的学院。
  “大学”(Universitas)最初只是一个中世纪行会式的学生法人社团,它的宗旨是代表学生与大学所在城镇的居民在房屋租金、书本价格以及教师薪酬等方面进行讨价还价,与学习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学”最初既没有自己的校舍和教室,也没有董事会或政府的财政资助,学生上课的地点通常是在租借来的教会厅堂或者学生宿舍,后者被叫做Colleges,后来就成为固定上课的场所,即“学院”了。在巴黎大学以及稍后出现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地,“学院”逐渐成为大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而“大学”本身的功能则仅限于举行入学考试和授予学位等行政事务。
  在12世纪后期,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一批英国教士遵从英王的命令离开巴黎大学,回到英国牛津镇建立了大学,这就是牛津大学的开始。1209年,由于牛津大学的学生杀死了一位当地妇女,国王下令绞死了几位学生,三千名学生离开牛津出走,其中一些人在剑桥镇建立了普通研究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剑桥大学。至于欧洲的其他大学,如布拉格大学、维也纳大学、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莱比锡大学等,都是14世纪以后才相继出现的,这些大学在创建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以巴黎大学作为范本。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建立了80多所大学,而近现代欧洲和美国的大学,可以说都是在中世纪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于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本面貌。哈斯金斯也作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