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高师院校写作教学
作者:徐龙年
关键词:叶圣陶;高师院校;写作教学;多写;自改
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我先是在中学教了20多年的语文,后来调到高校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法”和“写作”课的教学,但却一直没有细细地研究过叶圣陶,原因是我对他了解得太肤浅了:小学读过他的童话《蚕和蚂蚁》,中学读过他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大学读过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当老师后教过他的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仅此而已。1999年,我校率先于全省在中文系毕业班开设“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专题研究课,并由我承担了这门课的教学任务:直到这时,我才开始较为系统地阅读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论著。当我读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时,心情就如翻江倒海般地难以平静下来。我惊奇地发现,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比起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位语文教育家都毫不逊色。仅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观点而言,叶圣陶就比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和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早30多年。
叶圣陶1912年18岁中学毕业后即走上教育岗位。他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编辑出版过大量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发表了涉及语文教育包括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担任过教育部副部长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领导职务。他一生直接从事和热情关注语文教育的时间长达76年之久。正如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专家吕正之先生所说的那样:“他这样的经历,恐怕从古至今,在这个地球上很少有人可以比拟。”
细读过两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后,我确实是尝到甜头了,接着再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五卷),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集》(二十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传论》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等。越读越觉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越学越体会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内疚:为什么不在年轻时更早地接触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呢?如果能倒退20年乃至10来年,我至少也可以把自己所在的中学当作实践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试验田(我曾长期担任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和校长)。在给中文系毕业班学生讲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专题研究课的日子里,我就是怀着这种既喜悦又内疚的心情,一边教学,一边钻研,并随时将教学和钻研的心得体会加以记录和整理,所撰写的30多篇论文陆续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杂志上发表,其中有1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05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学术专著《叶圣陶与语文教育》。
促成我撰写这册书稿的主要动力,是深感我国基础阶段的语文教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进行下去了:阅读教学总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讲和听几乎都围绕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转;写作教学总是“学生写,教师改”,而且还要“精批细改”!这种不把学生当演员、当主角,只把学生当听众、当看客的语文教学,其后果实在令人担忧。吕叔湘先生曾对此作过严厉的批评:“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先生的话使我联想到,如果不从根本上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不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中学毕业生语文大多数不过关的现象并非怪事,而是必然的结果。千万不要看到每年也有很多学生考上了各级各类高校,其中还不乏语文的高分获得者,但这些高分获得者中,不少是因为他们“得益于课外”,算不上是语文教学的功劳。此外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是老师苦心制造出来的考试机器;他们高分是拿来了,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未必具备。关于这点,只要对大学中文系新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稍作测试,就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学习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论著,我时时都会被他对青少年一代的真情和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深切忧虑所感染。为此,我一方面在本校中文系讲坛上向这批未来的语文教师大声疾呼,鼓励他们多学学叶圣陶的为人和他的语文教育论著,做语文教学改革的弄潮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反复宣传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希望他们大力支持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我自己在“写作”课教学中也试着按照叶圣陶的观点进行写作教学改革。长期以来,高师院校的写作教学基本上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一年的“写作”课讲完了,不少学生由于听得认真,考试时也能得个好分数,但是,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否真的提高了?写作习惯是否真的养成了?这是高师院校写作教学必然面对和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说得好:“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叶圣陶反复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启发学生“动天君”(注:叶圣陶家乡苏州方言,意为动脑筋),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运用,做到知行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中不断尝到甜头,尝到甜头后又更勤奋地学习,更自觉地运用,如此良性反复循环,写作水平哪有提不高之理?与此同时,经过教师的步步启发引导,学生的主动意识增强了,写作就会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到那时,执笔为文再也不是强摁马头饮水,不是要他们写,而是他们要写了。由“要他们写”变成“他们要写”,这可是一个质的飞跃。久而久之,写作教学自然会进入叶圣陶所期盼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高师院校中文系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将去中学当语文老师,如果连自己都没有通过写作关,怎么谈得上有效地去指导中学生作文?总不能大糊涂教小糊涂吧!有鉴于此,我在进行写作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规定学生每周必须自觉完成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后来又扩展到每周两篇,并将完成情况列入学生“写作”课的平时成绩。有的学生一开始感到纳闷和不解:这有用吗?这是何苦呢?但经过一年的写作强化训练,学生的纳闷和不解消除了,他们渐渐体会到以前在中学时每学期只写三四篇,但每次轮到写作文,教室里都会嘘声一片,感到有负担,有压力,现在写多了反而觉得很轻松,很自如,有时甚至一写就是三四千字,想停都停不下来。他们终于理解了叶圣陶关于“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的道理。我想,等到这批学生毕业后到中学任教时,一定会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学生,让学生从初中起就多写多练。如果这样做的语文老师多了,我们的写作教学将会取得多么令人可喜的成绩!
提倡学生多写,老师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对此,我的回答很干脆:少改或不改。道理很简单: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