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加强理科基础建设 培养拔尖人才
作者:沈淑雯
热点问题,场场爆满,很受欢迎。周四下午听报告,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固定安排。
(3)关爱学生,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基地十分重视各类学生、各个时期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障碍,并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人员投入。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是清华大学的传统,他们一般都是研究生,但都和本科生住在一个楼层。它们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有什么问题愿意找他们获得帮助。但在有些问题上学生更愿意找老师,甚至教授咨询,所以我们另设班主任。2001年以前,我们在每两个行政班派一位辅导员,一位班主任。辅导员与班主任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关心帮助60个左右同学健康成长。2001年实施新教学计划时,估计到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机会后会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决定班主任增加到每一个行政班派一个。并且,当时的系主任和两位副主任都兼任班主任之职,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2005年4月,全系教师大会通过决议实行教授接待日制度,安排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固定时间“出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的问题。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一位教授值班。每学期在选课、保研、期束、新生入学等关键时刻,更要加强师生接触。基地还十分重视学风建设。为了扭转学生中存在的学风问题,我们召开全系学生大会。大多数老师,包括7位院士都参加了大会。系主任、教师代表从不周侧面讲述学风问题。
基地还开展了“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杨振宁、彭桓武、何祚庥、姚期智、黄祖治、林家翘等学术大师相继和同学们见面。
2006年建立了导师制,导师既是老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要和学生谈心,经常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或思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将同学的普遍性问题反馈到系相关部门。经常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热爱专业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同学在学习和选课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并根据同学的特点,对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提供咨询意见。
二、硬件建设
1.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
在学校的支持下,1999年9月物理系的部分单位搬进新建的理科大楼,科研环境以及近代物理和高等物理两个实验室的条件得到了可观的改善。学生收益面最大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很有特色的Nobel奖实验室、深受学生喜爱的趣味物理中心和已建成新的教学用天文观测实验室都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2.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初见规模。“九五”期间,利用基地基金,我们购买了八千多册书和专业期刊、与教学有关的软件、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和素材等,但由于复系时间短,积累不够。“十五”期间,加大了投入,使资料室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大大支持了我系的教学工作。新成立的天体物理学科,争取国际同行支持,很快就建立起天体物理阅览室。
3.研究训练基地建设
研究训练基地主要是物理系的3个相关国家重点学科和三个教育部与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还包括量子信息、应用超导、天体物理及原子分子与纳米科学四个跨学科中心。近五年来,在科教兴国和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支持下,实习基地的建设获得显著成效。在学校“211工程”和“995工程”中,物理学科均得到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实验室得以建设和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
1.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物理基地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不妨看一下历年物理基地录取新生的成绩在清华招生各专业中的相对排名。1999年前,约排在清华30个招生目录上公布的理工科专业后1/3位置:到了2001年开始,跃入前1/3位置,2001、2002、2003三年的稳定在前10名位置;2005年招生结果物理系列各专业第6,而基础科学班则名列各专业之冠。我们并不认为,高考多几分少几分就一定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给我们一个信息:物理在升温,逐渐成为许多优秀青年向往的方向。每年各系有许多学生要求转系到物理系来也说明了这种趋势。
那么有了好的生源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吗?这还不一定,最重要的条件是还要有一流的师资。物理系及基地历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我们认为大致应该有三个条件:其一是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引领优秀学生、启迪优秀学生;其=是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肯花精力投入教学;其三,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物理系在2003年教授大会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实行Tenue in Track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的学者来此任教,几年后再到国际上评估,合格的留下,不称职的流动,这是物理系师资队伍提高水准的重要举措。
2.建设一支精干的、高水平的教学骨干队伍
为了保证基地教学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保留一定精干的队伍,潜心研究教学组织教学是需要的。这和以往纯教学的做法不同,第一点不同是这些人的来源是,他们长期以来既做研究又做教学,而且教学科研度都非常出色。在他们50岁以后,让少数人主要精力潜心做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另一点不同是只需要一个少而精的教学研究队伍,不能让很多人专搞教学,更不能把研究做得不好,教学也很一般的人淘汰到这个教学研究的重点岗位上来,这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关键。
沈淑雯,清华大学物理系调研员。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