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研究型农业大学办学思路略论

作者:赵 忠 王国栋 刘彬让

配置与利用、有利于教学改革与学科重组的原则来进行。
  ①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其一,扩大院(系)的管理自主权,调动其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生和创造性。其二,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制订学分制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要求,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让学生充分利用办学的综合性特点和学科专业资源优势,构建文理渗透、农理工结合的知识结构。其三,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②创新人才引进与使用机制。人才辈出,大师云集,主要是制度文明的产物,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政策能够催化出来的,在吸引和稳定人才方面,农林院校特别是地处偏僻地域的农林院校,先天上处于劣势,因此,更需要在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要采取超常规的战略与措施,积极实施创新人才支持平台,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构建针对不同层次、相互衔接、卓有成效的科学合理的资助和奖励体系。
  ③创新学科建设与科技管理体制。其一,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转型期的农林高校要按照注重渗透、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思路构架和调整学科结构,逐步发挥综合性优势。要特别注重学科群建设,充分利用学科综合的优势,走文理渗透、农工理结合的道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寻找和促进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形成。其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转型期农林高校必须在科研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把学术原则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既有利于发挥高校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的优势,又有利于队伍整合和学科交叉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激励机制。要千方百计使新知识、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商品,参与社会流通、交换,为人类创造积累更多的财富。
  
  三、处理好研究型农林大学建设中的两个关系
  
  1.提高办学水平与追求办学效益的关系
  研究型农林大学如何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协调好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办学者必须慎重抉择的问题。所谓适度规模的“度”,以什么来衡量?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反映一定发展时期同类型并大体处在同一层次的大学在发展上的平均水平作为参考。如果一所大学的学科发展水平处于同类大学发展平均水平之上,这表明它在办学规模上还具有一定的扩大空间,至于是否扩大办学规模,取决于办学者的选择。如果一所大学的实际发展水平达不到平均水平,还急剧地扩大规模,对其提高学术水平必然造成不利影响。规模过大对水平的影响,主要是使师资力量分散。办高水平大学,必须保证高水平的优秀师资达到一定的聚集度。
  大学办学最根本的效益是质量效益。大学注重办学效益离不开办学水平,即办学水平是进行办学效益比较的前提,也是进行办学规模效益研究的前提。大学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质量上、水平上的差异。不包含质量因素的效益分析,就不是全面的效益分析,甚至不是科学的效益分析。只有全面、科学的效益分析,才能对大学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产生指导意义。否则,容易误导大学的办学行为。
  
  2.发展传统优势学科、举办新兴学科与加强基础学科的关系
  研究型农林大学的发展,始终面临着如何保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南京大学曲钦岳院士在谈到大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把大学的学科建设放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中考虑。”这一观点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只有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来考虑,才能够在学科发展的部署上具有前瞻性,在学科建设的投入上统筹兼顾。
  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加强基础科学建设,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已经成为改造传统学科的重要前提和发展新兴学科的强大支撑。尽管传统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基础学科,但在现实中,对前两者的关注程度依然超过后者。这是因为,传统学科在农林高校中历史长、基础好,其中不少学科以其自身的传统优势仍然是学校实力的“代表”;而新兴学科都是“应运而生”的热门学科,有十分看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因此在办学资源的分配上,在获得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上,传统学科、新兴学科都比基础学科处在更加有利的位置。但如果从发展来看,基础学科薄弱,将成为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发展的障碍。因此,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个关键,就是必须进一步明确基础学科的核心地位。
  对于向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农林高校来说,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校基础研究能力,是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主体之一的关键。从明确提出办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目标到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会面,临复杂的环境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大学的办学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张冬梅]
  
  赵 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国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刘彬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