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职责与境界论析

作者:柳礼泉 谢自芳




  摘 要:教师具有“传道”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敬业奉献、爱与责任的境界,教师具有“授业”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境界。教师具有“解惑”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勤勉致知、严谨治学的境界。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教风;教师职责;工作境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等学校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高校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而优良的师德与教风对于完成这些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不仅在意教师怎么说,更在意教师怎么做;不仅看重教师的才,更看重教师的德。因此,在高等学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是一种职责,更应是一种境界。
  
  一、教师具有“传道”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敬业奉献、爱与责任的境界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践行者和检查者,既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促进者,又是育人艺术的探索者和设计者,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要求教师承载的是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因为教师在培育祖国和民族的明天。这种职业,要求教师能够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宗旨,而不只是把这种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的“传道”职责,要求我们从事教学工作应该具有一种敬业奉献、爱与责任的境界。
  一要“敬业”与“爱岗”相兼得。“敬业”即专心致志于自己所承担的事业;“爱岗”即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有“敬业”,才能“爱岗”。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都应遵循的职业道德,教师更应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教师的敬业精神,即崇尚、热爱教育事业,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业中去;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热爱学生,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都奉献给学生;只有热爱教育事业,踏实肯干,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豪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把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恪尽职守,潜心业务,精心施教。
  二要“乐业”与“精业”相统一。一般说来,高校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从低到高可以相对地分为“谋生境界”、“责任境界”和“乐业境界”三重境界。处于“谋生境界”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当作“维持生活”“干活挣钱”的行业,对于人民教师的义务意识处在较低的水平,他们只把教师的义务作为一种教育职责,并没有转化为内心的责任。处于“责任境界”的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和教师的职业价值有着基本的领悟,把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视为对社会、对学生和对家长尽责。责任境界是对谋生境界的超越,达到责任境界的教师能把教师的职责转化为内心的道德感悟和行为准则,因而其职业态度是积极的,能够做到“敬业”和“勤业”的统一。处于“乐业境界”的教师,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最大责任,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乐业境界又是对责任境界的进一步超越,达到乐业境界的教师把责任的承担和技能的进取,视为发展自身个性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其职业态度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挚爱和极端负责,在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地忘我工作,“全天候”和“全身心”地投入,把完成每一项工作都作为一个“创造”的过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能体验到创造性劳动的快乐,不仅能做到“敬业”和“勤业”的统一,而且达到了“爱业”和“精业”的统一。
  三要“师爱”与“责任”相结合。一般而言,师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学识和教风是“立教之本”,师爱则是“教师之魂”。没有爱就失去了师魂,没有师魂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因此,要当一名称职的高校教师,就要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视学生如子女,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实现教学相长。基于此,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提出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命题。他在强调“爱是师德之魂”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责任”的重大意义,把“责任”摆到“师德之魂”的高度,强调“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会不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他还阐述了人民教师肩负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等三项重要责任,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
  四要“经师”与“人师”相并重。江泽民在2002年4月28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大学的老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个要求,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经师”与“人师”相并重,要求教师应自觉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天职。诚如《礼记》中所言“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一样,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是教育本质的反映,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原则。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而为人师表的基础是教师的高尚人格,高尚人格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古今亦然,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尤其要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尊重科学,客观公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二、教师具有“授业”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境界
  
  教学工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教师要授好“业”,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要不断推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只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授业”职责,要求我们从事教学工作应该具有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境界。
  一要具有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敢为人先作为一种思想境界和时代精神,就是对平庸行为的否定,对旧观念、旧事物的突破,对新路子的探索,对原有水平的超越。其实质就是敢于探索客观规律,勇于领风气之先。弘扬和继承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就是要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拼搏、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对

[2]